
中国国家博物馆自2019年起已连续三年、举办三届“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论坛”。从“古代服饰与礼仪”到“服饰文物”再到“走出历史认知的误区”,每届论坛均获得专家和业界广泛关注,取得良好反响,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舆服研究、收藏、展示工作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022年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论坛”连续举办的第四年 ,既逢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一百一十周年馆庆,又遇沈从文先生一百二十周年诞辰,在国博研究院古代舆服研究所所长扬之水先生提议下 , 将本届论坛主题定为“文学中的服饰——纪念沈从文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学术论坛”。其中“文学中的服饰”一语双关,将服饰与文学作品相关描写相互印证既是中外学者在古代服饰研究中的重要视角和方法,“文学”和“服饰”两个关键词也是对沈先生一生中最重要两项工作的高度概括。论坛将以中国文学与服饰、外国文学与服饰、纪念沈从文先生诞辰等三项议题为主,开展为期一天的学术探讨。

(2022年7月15日)
8:30—9:10
开幕式(主持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丁鹏勃)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 致辞
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孙机 主旨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扬之水 主旨发言
9:20—12:00
第一议题:中国文学与服饰(主持人: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蒋玉秋)
赵 丰:从唐诗看唐代丝绸图案
蒋玉秋:《花间集》与五代后蜀的女子服饰
廉 萍:宋代诗歌中的“笏头花”与笏头带
徐文跃:束纤腰偏称襄王意——也说明代俗文学中的主腰
刘紫云:目迷五色:晚明流行色与通俗小说新色相——以《金瓶梅》为例
董 进:《醒世姻缘传》中的晚明男性服饰
徐 铮:一季清凉——明清笔记小说里的夏装
于 颖:《红楼梦》之贾宝玉服饰名物考
陈诗宇:《红楼梦》中的几种服饰塑造手法与形象复原
袁 仄:文学文本媒介的历史考古初识——试用张爱玲《更衣记》“考古”旗袍
13:30—14:15
第二议题:外国文学与服饰(主持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王方)
黄晓芬:从越南交趾文化祭看东亚服饰文化之传承
余琛瑱:古希腊服饰概览
何彦霄:皇帝的新装:埃拉伽巴路斯的丝绸服饰及欧亚全球贸易
14:30—16:15
第三议题:纪念沈从文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主持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霍宏伟)
杨 璐:回忆沈从文先生二三事
赵连赏:试论沈从文的史学观与研究方法——以中国古代纺织服饰为中心
何小平:论新中国成立后沈从文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术践行
翁淮南: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沈从文的物证钩沉
霍宏伟:沈从文与国博铜镜
王 方:沈从文服饰研究再检索
互动交流
16:15—16:30
学术总结、闭幕式(主持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博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陈煜)



(2022年7月15日)
8:30—9:10
开幕式(主持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丁鹏勃)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 致辞
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孙机 主旨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扬之水 主旨发言
9:20—12:00
第一议题:中国文学与服饰(主持人: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蒋玉秋)
赵 丰:从唐诗看唐代丝绸图案
蒋玉秋:《花间集》与五代后蜀的女子服饰
廉 萍:宋代诗歌中的“笏头花”与笏头带
徐文跃:束纤腰偏称襄王意——也说明代俗文学中的主腰
刘紫云:目迷五色:晚明流行色与通俗小说新色相——以《金瓶梅》为例
董 进:《醒世姻缘传》中的晚明男性服饰
徐 铮:一季清凉——明清笔记小说里的夏装
于 颖:《红楼梦》之贾宝玉服饰名物考
陈诗宇:《红楼梦》中的几种服饰塑造手法与形象复原
袁 仄:文学文本媒介的历史考古初识——试用张爱玲《更衣记》“考古”旗袍
13:30—14:15
第二议题:外国文学与服饰(主持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王方)
黄晓芬:从越南交趾文化祭看东亚服饰文化之传承
余琛瑱:古希腊服饰概览
何彦霄:皇帝的新装:埃拉伽巴路斯的丝绸服饰及欧亚全球贸易
14:30—16:15
第三议题:纪念沈从文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主持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霍宏伟)
杨 璐:回忆沈从文先生二三事
赵连赏:试论沈从文的史学观与研究方法——以中国古代纺织服饰为中心
何小平:论新中国成立后沈从文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术践行
翁淮南: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沈从文的物证钩沉
霍宏伟:沈从文与国博铜镜
王 方:沈从文服饰研究再检索
互动交流
16:15—16:30
学术总结、闭幕式(主持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博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陈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