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研究>服饰研究论坛>历年参会专家>详细信息
孙机
中国国家博物馆
终身研究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博研究院名誉院长

2022年主旨发言:

经典正史中所记载的服饰主要反映古代统治阶层礼制思想,而文学作品将服饰放在更加生活化的场景中去呈现,较前者更为生动、其中大部分描述也会更加真实,是古代服饰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视角、大有可为。

 

2021年主旨发言: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悠久而隽永的文化内涵。璀璨悠久的古代服饰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财富,不仅为当今的服饰创作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文化灵感,更如有源之水,滋养着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创造、新发展,给我们的文化自信打下了最深厚的历史根基。

由于对古代服饰的认识不够深入,绘画、雕塑或影视作品中,曾出现的一些与史实不符之处削弱了它们的感染力。为了改进这种状况,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北京服装学院联合主办这次“走出历史认知的误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论坛”,希望能对历史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创作提供帮助,推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深入发展。 

 

2020年主旨发言:

发言围绕本次论坛主题“中国古代服饰文物”,就服饰发展中的带銙形制、补子样式等具体问题阐述了自己的学术观点。

 

2019年发言:《中国服装史上的四次大变革》

我国古往今来,服装式样前后大不相同,发言就其发展过程中的几次重要变革作了论述。新石器时代,华夏族即已形成上衣下裳,束发为髻的服饰特点,可视作我国服饰演变之起始原点;我国服装史上第一次大变革发生在战国时期,以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为标志,经此次变革后,衣裳相连的深衣流行开来;第二次大变革始自南北朝,到唐代完成,经此变革我国服装从汉魏时的单一系统,变成华夏、鲜卑两个来源之复合系统,从单轨制变成双轨制;第三次变革发生在清朝,华夏族传统冠冕衣裳被完全废除,古典服制至此断档;辛亥革命后,长袍马褂虽继续存在,但中山装、学生装、西装日益流行,建国后,我国的服装更逐步融入世界潮流,是为我国服装史上的第四次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