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9年9月10日,“中国古代服饰与礼仪”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本次研讨会邀请相关单位30余位专家学者,就中国古代的服饰与礼仪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同时,对拟举办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展览大纲进行了充分论证。

  • 孙机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服装史上的四次大变革》

    我国古往今来,服装式样前后大不相同,发言就其发展过程中的几次重要变革作了论述。新石器时代,华夏族即已形成上衣下裳,束发为髻的服饰特点,可视作我国服饰演变之起始原点;我国服装史上第一次大变革发生在战国时期,以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为标志,经此次变革后,衣裳相连的深衣流行开来;第二次大变革始自南北朝,到唐代完成,经此变革我国服装从汉魏时的单一系统,变成华夏、鲜卑两个来源之复合系统,从单轨制变成双轨制;第三次变革发生在清朝,华夏族传统冠冕衣裳被完全废除,古典服制至此断档;辛亥革命后,长袍马褂虽继续存在,但中山装、学生装、西装日益流行,建国后,我国的服装更逐步融入世界潮流,是为我国服装史上的第四次大变革。

    更多
  • 杨泓 中国社会科学院

    《“垂衣裳而天下治”新解》

    待添加
    更多
  • 姜舜源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代官服有关史实辨证》

    清入关时金之俊以“十从十不从”为条件降清之说出现于民初,不见于其本人《金文通疏草》等当时史料。金极力建言减少清军对经济民生破坏,或为此说起因。清代舆服“入八分公”“未入八分公”,指宗室成员八件待遇:宝石顶、团龙褂、开气袍、紫缰、朱轮、门钉、茶壶、家将。皇帝五服之内宗室成员基本“入八分公”以上。顶戴花翎起初只赏宗室贝子以下及御前侍卫,以壮观瞻,后赐亲、郡王;为皇孙们好玩,乾隆帝曾拟颁五眼花翎;咸丰妃嫔也有戴花翎的。清代官服既非朝廷配给,也非官家报销,而是自行解决。馆藏《乾隆南巡图》北京前门外有“本铺定做时式朝靴缎鞋镶袜俱全不误主顾”“大红朝穗时款朝帽”“冬夏朝冠”专营店;故宫旧藏广绣插屏附晚清“广东彩元字号”广告:“专办各省文武蟒袍、珍珠补褂、朝衣朝裙、女蟒霞佩”“大小满汉荷包、朝带”,是官服自己出资、自行制作的明证。因收入低,“京官多有不能具衣冠者”,“贫窘之员有赁觅衣服者”。

    更多
  • 张玉安 北京服装学院

    《剑履上殿与席地而坐:略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鞋袜之礼》

    汉魏以前,中国古人大都席地而坐,故演化出了登堂入室先要脱鞋子的习俗和礼仪,而在侍君燕饮的场合还要脱袜子。到了魏晋南北朝,登堂入室依然保留了脱鞋子的习俗和礼仪,但在上殿面君和办公场所人们通常会穿着袜子,以示恭谨和对他人的尊重;只有少数重臣,蒙帝王特许可以佩戴宝剑、穿着鞋子上殿面君。但随着床、榻,尤其是胡床的出现与普及,入门脱鞋的礼仪和习俗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甚至在就座时也无需脱鞋了。由此可见,鞋袜礼仪因生活习俗而成,也会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而演化。

    更多
  • 霍宏伟 中国国家博物馆

    《洛阳西朱村曹魏墓出土石牌刻铭中的镜鉴考》

    发言以镜鉴为切入点,对曹魏大墓出土与镜鉴有关的四件刻铭石牌进行梳理,并对金错镜、车琚镜和镜台分别进行了考证,以小见大。

    更多
  • 谢大勇 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图书馆

    《从〈六经图〉看冕服制度的实行》

    以图解经,肇始于汉而兴于宋。《六经图》将儒家经典配上版画插图,使文字古奥难解的典籍得以通俗化和具有直观性,便于读者阅读、加深理解和记忆,故自赵宋一直流行至清代。发言结合《六经图》、历代相关文献及部分学者观点,对中国古代冕服制度做了梳理。

    更多
  • 董进 自由学者

    《明代皇后翟衣纹饰的排布与变化》

    明代皇后礼服是以唐、宋袆衣为基础设计的,既有对前代制度的继承,又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了简化与改良。翟衣是礼服中最重要的构件之一,衣身以十二等翟纹为装饰是自北周以来形成的定式。明代翟衣的翟纹除了作为等级象征之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翟衣的结构,尽管缺少实物资料,但根据文献记载的翟纹数量以及皇后画像、典籍插图所描绘的排布方式,能够大致还原出明代不同时期皇后翟衣的形制。

    更多
  • 陈诗宇 北京服装学院

    《北宋仁宗朝的大礼服改制和复原》

    自东汉正式重启周礼冠服制度以来,冕服一直是帝王服制中最核心重要的一类,有“尚质”和“尚文”的两种取向。宋代崇礼尚文,礼服制度相当繁缛,改制也最频繁。到北宋中期,逐渐形成了一种华丽衮冕,其繁饰耀眼程度可以说居于历代之首,将礼服“以文为贵”的一面发挥到极致。与此同时,朝堂上关于衮冕实际执行中繁饰化的批评也一直未停,在三次改制之后,北宋后期才回归相对收敛的状态。由于缺乏直接图像,这种华丽衮冕的具体形制长期难以准确复原。发言通过文献梳理和各种间接图像的参照,以北宋中期仁宗朝前期的衮冕为代表,对其进行尝试性复原。

    更多
  • 贾玺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象征与隐喻:〈宋睢阳五老图〉服饰研究》

    待添加
    更多

中国古代服饰与礼仪学术研讨活动

(2019年9月10日)

 

开幕式

主持人:白云涛(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8:30—8:45  王春法致辞(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

 

议题一:中国古代服饰史、服饰考古与传统礼仪制度研究(9:00—12:00)

上半场

主持人:赵连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9:00— 9:15  孙  机:《中国服装史上的四次大变革》

9:15— 9:30  杨  泓:《“垂衣裳而天下治”新解》

9:30— 9:45  贾玺增:《象征与隐喻:〈宋睢阳五老图〉服饰研究》

9:45—10:00  董  进:《明代皇后翟衣纹饰的排布与变化》

10:00—10:15主持人点评

 

下半场

主持人:贾玺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10:30—10:45  谢大勇:《从〈六经图〉看冕服制度的实行》

10:45—11:00  张玉安:《剑履上殿与席地而坐:略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鞋袜之礼》

11:00—11:15  陈诗宇:《北宋仁宗朝的大礼服改制和复原》

11:15—11:30  姜舜源:《清代官服有关史实辨证》

11:30—11:45  霍宏伟:《洛阳西朱村曹魏墓出土石牌刻铭中的镜鉴考》

11:45—12:00  主持人点评

 

议题二:“中国古代服饰”展项目论证、合作沟通(14:30—17:00)

主持人:杨红林(国家博物馆研究院院长)

14:00—14:30 孙机先生对展览情况作以简单介绍

14:30—15:30 与会嘉宾参阅相关材料后就项目提出意见建议,有合作意向的参会专家可就合作内容进行简单沟通

15:45—16:45  与会嘉宾参阅相关材料后就项目提出意见建议,有合作意向的参会专家可就合作内容进行简单沟通

16:45-17:00 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