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29厘米,横15.8厘米
康有为(1858—1927) 广东南海人。资产阶级维新派领袖。
十九世纪后半叶,清政府的腐败和列强的入侵,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呈现为空前激化的状态。身处动荡的局势中,目睹山河破碎的景象,作为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的康有为,对社会变革的必然性做了深入的思考,撰写出了《新学伪经考》一书。该书以历史考证的方式,力辩秦始皇焚书并没有烧毁官府博士所藏六经,西汉立于学官的今文经都是孔门足本,并无残缺;东汉时刘歆所争请立于学官的古文经《周礼》、《逸礼》、《毛诗》、《左氏春秋》、《易经》、《书经》等均系伪造,故称“伪经”;刘歆伪造古文经书的目的,是为王莽篡汉制造理论根据,淹没了孔子“微言大义”的精神,是新莽一朝之学,与孔子没关系,应该称为新学。此书引导知识分子怀疑古代典籍,在思想上打破泥古守旧,在学术上推翻古文经学的“述而不作”,在政治上打击顽固派的“恪守古训”,为变法制造舆论,在当时有很大影响。
国家博物馆
微信服务号
国家博物馆英文版
微信服务号
国博君
微信订阅号
国家博物馆
APP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888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012号 | EMAIL:service@chnmuseum.cn
内容运维:新闻传播处 |技术保障:信息技术部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