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保管>藏品详情
万历四十四年九月二十三日给番僧班着尔领真袭国师之职制诰(汉藏文合璧) 点击查看大图
万历四十四年九月二十三日给番僧班着尔领真袭国师之职制诰(汉藏文合璧)

纵30厘米 横152.5厘米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十六年(1588)封赐班着尔领真袭国师之职制诰。钤“制诰之宝”,为封一品至五品官员所用御印。圣旨中说:“班着尔领真乃故西纳族演教寺通慧净觉寺国师班着坚昝之侄”,说明是家族内袭职。

西纳族演教寺,也称“西纳寺”或“西纳上寺”,藏族称“西纳桑珠林,是青海藏族西纳族建立的古老喇嘛庙。此庙位于青海湟中县治鲁沙尔镇北偏西26公里处(今拦隆口乡南6公里上寺村)。根据藏文典籍《安多政教史》记载,西纳寺为青海东部地区古老的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之一。早在南宋宁宗嘉定年间(约1211-1215),西纳部落的西纳格西及其家族成员远奔蒙古草原投靠成吉思汗,受到重用。后来,该家族的第一代西纳喇嘛喜饶益西护送元朝第一任帝师八思巴(1235-1280)由内地返回西藏,并从之受戒。因此,受到元朝重用,任职于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西藏)事务的宣政院,被封为宗喀万户,今湟中及大小峡一带湟水谷地为其领地。明永乐八年(1410),封西纳喇嘛却帕坚赞为国师,赐给土地、百姓及象牙印章。宣德二年(1427),晋号为“通慧静觉国师”,赐银印。却帕坚赞大兴土木,建成一座规模宏大的西纳寺,是当时湟中地区最主要的寺院,也是当地的政教中心。“通慧静觉国师”的封号也由西纳族世袭。明末清初,随着格鲁派的兴起和塔尔寺的建立,西纳族改宗格鲁派,塔尔寺成为当地的政教中心后,西纳寺逐渐衰落。

万历四十四年九月二十三日给番僧班着尔领真袭国师之职制诰(汉藏文合璧)
关闭
万历四十四年九月二十三日给番僧班着尔领真袭国师之职制诰(汉藏文合璧)

zoom inzoom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