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1902-1988),男,湖南凤凰县人(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专家,原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馆员。
1918年从家乡小学毕业后,因生活困难未能升学,遂靠自学从事文学写作。1924年起,沈从文陆续在《晨报副刊》、《现代评论》、《小说月报》、《新月》、《文学杂志》等报刊上发表创作,并先后与胡也频、丁玲合作编辑《红黑》、《人间》杂志。1933年主编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与朱光潜合作,以《大公报·文艺副刊》和《文学杂志》等期刊为阵地,集合当时北平的一些文人从事文学活动,有“京派作家”之称。1929年起至解放初,曾先后任教于上海吴淞中国公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
沈从文于1921年开始接触文物,后一直多方搜集瓷器、漆器、纸张、丝绸锦缎等文物和民间手工艺品,并进行初步研究,于1947年7月撰成《读春游图有感》,考证据传为隋代展子虔所作《游春图》的真伪。1948年,他逐渐系统的研究中国古代文物,协助韩寿萱创办北京大学博物馆专业。1949年到北平历史博物馆工作。
在历史博物馆,尽管当时工作条件非常艰苦,沈从文仍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工作。他参加文物清点,主动为观众讲解,他还参加通史陈列的筹展和一些专题展览的筹展工作。在物质文化史,尤其在服装史方面,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做了大量工作。他应吴仲超院长邀请,参加故宫博物馆纸绣组藏品的重新鉴定和培训业务干部的工作;参加全国高等教育工艺美术教材大纲的拟定,为《中国工艺美术史》、《漆器史》《丝织工艺美术史》做了大量修改工作。在长时间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文物知识,并专心研究出土和传世文物及物质文化史等专题,在文物考古、物质文化史领域成为独树一帜的专家。
文革当中受到群众运动冲击,1978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继续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专题。
沈从文研究成果斐然,先后著成《中国丝绸图案》(与王家树合作,1957年)、《唐宋铜镜》(1958年)、《龙凤艺术》(1960年)等文集以及具有极高参考价值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1年)专著,并先后在《光明日报》、《新观察》、《美术研究》、《装饰》、《文物参考资料》、《文物》、《羊城晚报》、《中国画报》、《新建设》、《人民文学》、《文汇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研究文章数十篇,在其逝世后,他关于文物考古方面的文章被结集出版,题为《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沈从文文物与艺术研究文集》。
相关文章:《致杨振亚馆长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