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国胜(1959.10—),男,北京人,北京师范学院历史专业毕业,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研究馆员。
主要从事三峡文物保护研究,自1993年以来,参加了三峡文物保护工程的全过程。参加了《三峡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主持由国务院三峡办下达的“三峡工程文物保护总结性研究”课题的研究任务,形成《三峡文物保护总结性研究报告》;主持由重庆市文物局委托的“三峡工程重庆库区文物保护总结性研究”“三峡工程重庆库区文物保护管理体制与机制研究”“三峡地区民族文化与融合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工作;主持对金沙江沿岸地面文物调查工作,形成《金沙江下游地面文物调查报告》《金沙江中上游地面文物调查报告》;参加了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水库淹没区《文物保护规划报告》的论证和审批工作。2010年4月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重庆市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在博物馆学研究方面,主持对2003年至2006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观众数据比较研究课题,形成研究成果出版。
多次参加由国务院三峡办、国家文物局以及各省市文物局和学术研究机构组织召开的专家论证会、学术研讨会等学术活动;完成文化与旅游部交付的项目评审十余项;完成《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文物保护工程与技术分卷》5个词条的撰写;举办并主讲“三峡文物保护成果研究”“我国大遗址与大遗址保护”学术讲座。
主要著作:担任280万字文物保护规划《长江三峡工程淹没及迁建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报告》一书执行主编,担任大型文物保护图录《三峡文物保护》一书执行主编,著有《二十年》《三峡文物保护研究》《永远的三峡》《观众研究》《博物馆服务功能研究》等专著。
主要论文:《试述三峡文物保护规划的意义》《白鹤梁水位题刻及其保护》《数据中的三峡文物保护》《三峡文物保护回眸》《三峡文物保护再回眸》《三峡文明之光》《三峡库区后续文保依然繁重》《三峡文物保护成果研究》《守护三峡文物》《大遗址视野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俞伟超与三峡文物保护》《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的推广》《国家博物馆:全方位完善观众服务体系》《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馆长的演讲与启示》《我国博物馆服务体系的现况与展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