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藏十月革命文物展
|
|||
│伟│大│的│革│命│
|
|||
处于严重危机状态下的俄国迎来了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了“大动荡”的起点。俄罗斯帝国参与世界大战的后果——前线的失利、数以百万计士兵的死亡和被俘,引起了普通士兵和部分军官的愤怒、后方的灰心丧气。他们对不论是战时还是和平年代沙皇政府是否能够对国家进行有效管理产生了怀疑。在1917年年初的几个月里,在奋起反对君主制的派别中,不仅有自由民主运动的领袖们,而且有爱国的大企业家、高级军事领导,甚至王室成员。 展览的第一部分展示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舷窗、“十月革命万岁”旗帜等珍贵文物和艺术家们描绘十月革命的经典历史画作。此外,还有系列照片和明信片,它们是1917年2月至10月独特的大事记,展示了革命事件在俄罗斯两个主要城市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紧张节奏。 |
|||
|
|||
│人│民│的│纪│念│
|
|||
按照传统,为庆祝十月革命纪念日会创作出很多海报。在欢庆这个苏联国家最重要的节日时,海报会出现在街头、企业和各个机构。十月庆典的海报内容丰富,主题多种多样。艺术家们用极具张力的视觉图像和简洁的结构处理,通过最大的语言表现力和极度的清晰性,使海报成为了苏联历史大事件的大众宣传工具。这些呈现不同时期反映十月革命热情和革命意向的宣传海报,也显示了自十月革命之后苏联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本部分还将呈现来自帕列赫、费多斯基诺和姆斯捷拉大师们的微型艺术涂漆彩画作品。它们都有自己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手法,其中展示的作品大多数都与列宁有关——他是各类漆画艺术家创作中最重要的形象之一。 |
|||
|
|||
│中│苏│友│谊│
|
|||
十月革命爆发后,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致电苏俄政府和列宁,表示“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烈歌颂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1919年,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发布宣言,宣布拒绝沙皇政府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的特权,并表示愿意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同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加强了两国的相互了解与合作。 展览的第三部分展示了孙中山为列宁逝世一周年书写的哀悼词、毛泽东访苏时赠送的礼品等文物,它们是中俄传统友谊的历史见证,是中俄人民相互了解、交往的珍贵记忆。 |
|||
|
|||
│展厅实景│
|
|||
|
|||
│展览资讯│
|
|||
|
|||
│微博热议│
|
|||
资料提供:展览二部 责任编辑:张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