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子高23.2厘米,温碗高20.9厘米,壶口径4.1厘米
1983年江苏省镇江市登云山南宋墓出土
此为一组盛酒、温酒的用具。注子直口,带盖,弓形柄,细长流,圆肩,鼓腹,腹部刻莲瓣纹,器身似含苞待放莲花。温碗敞口,高圈足,腹部刻莲瓣纹,似盛开的莲花。釉色青中泛白,白中显青,为景德镇青白釉瓷器。
青白瓷又叫影青瓷,宋代影青窑的主要产地是今江西省景德镇,江西其他地区及安徽、福建、广东等地也烧制影青瓷。当时,景德镇的产品主要是各类民间日常生活用具,其中食具、酒具较常见。这件带温碗的酒注,是烫酒器皿,通常由酒注和温碗配套组成。
五代时已盛行注子、温碗,宋墓出土青白瓷器物中有不少注子、温碗,其造型多仿金银器,瓜棱形器身比较常见。这种器具使用时将注子置于温碗中,温碗内盛热水用以温酒。南方瓷窑普遍烧制注子、温碗,其中以景德镇制品最为精美。除这组器具之外,1963年安徽省宿松县宋墓也曾出土一组青白瓷注子、温碗,都证明两种器物是配套使用的。因为注子、温碗是配套使用,所以要求两者器形谐调一致,如瓜棱形注子必配以瓜棱形温碗,莲瓣纹注子必配以莲瓣纹温碗。
延伸阅读:
国家博物馆
微信服务号
国家博物馆英文版
微信服务号
国博君
微信订阅号
国家博物馆
APP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888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012号 | EMAIL:service@chnmuseum.cn
内容运维:新闻传播处 |技术保障:信息技术部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