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保管>馆藏精品>藏品详情
鎏金银鞍桥饰
宋 · 辽

最大者高35厘米,宽22厘米,厚0.1厘米

1954年内蒙古赤峰辽驸马墓出土

鎏金银鞍桥饰是马鞍外包镶的饰件,一组6件,计有鞍桥前、后部饰件各1件,压印双凤戏珠纹,间以流云纹,花纹和周边均为鎏金;刀形、半月形饰各2件,左右对称,压印花草纹和流云纹。这组鎏金银鞍桥饰制作精细、美观,工艺水平很高。
早期的契丹社会,游牧和渔猎是主要的经济活动,马是契丹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转徙随时,车马为家”,契丹男子自幼便练习骑马射箭,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技能,也是他们保护自己部族的军事手段。在考古发掘的辽代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马具,如马鞍、马镫、马铃等,现存的辽墓壁画中也大量出现他们与马共同生活的场景。
契丹民族骑马、爱马,所以很重视对马具的制作和装饰,在已经出土的辽墓陪葬品中,鞍马具及其装饰是其中的重要一类,如内蒙古赤峰大营子辽驸马墓出土的鎏金鹿衔草纹银马饰具、鎏金龙纹银马饰具、鎏金龙戏珠纹银鞍饰、素面银鞍饰,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辽陈国公主墓出土的鎏金群鸟纹银马鞍,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代钦塔拉辽墓出土的鎏金缠枝莲纹银马鞍等,纹饰繁缛、工艺精湛。宋太平老人在《袖中锦》中曾记载,契丹鞍与夏国剑、端砚、蜀锦、定瓷等“皆为天下第一,他处虽效之,终不及”。这些考古出土的精美辽代鞍具又印证了这一说法。

 

延伸阅读:

天下第一契丹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