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30.5厘米,宽34厘米
1944年四川成都市望江楼唐墓出土
此经咒为蚕纸,质薄呈半透明状,中央为一小方栏,栏中有一菩萨坐于莲座上,六臂手中各执法器。栏外围绕梵文经咒17周。咒文外又有双栏,其中四角各有菩萨像一,每边各置菩萨像三,并间以佛教供品。全件仅一行汉字:“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印卖咒本”,说明它是由卞姓印刷、贩卖的商品。此件是在墓主手臂上的银镯中发现的。唐人信仰诵此咒可消灾祛病,持此咒能得神佛保佑,所以深受大众欢迎。
关于雕版印刷产生的年代,学术界争论很多,曾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说、隋朝说、唐朝说、五代说和北宋说。现在,仅隋朝说和唐朝说仍在讨论,其余各说已被排除。雕版印刷术产生的地点在20世纪也经历了印度说、韩国说和中国说。印度说因证明说法不能成立已销声匿迹,韩国说起因于1966年在庆州(古称金城,曾是新罗王朝的京城)佛国寺释迦塔发现的一卷《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印本,它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但就该印本的印制地点,中韩学者存在学术分歧。韩方虽然发现经中使用了武则天当政时代的4个新字,但认为它是新罗刊行的。中方学者则从经文、印刷用纸、武周新字和俗异体字等诸多方面加以论证,认为新罗刊行说证据不足,它是8世纪初在唐长安刊印,由中国传入新罗的。
此经咒刻印于四川成都,但时间不详。不过,成都在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益州改名蜀郡,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又改为成都府,所以刊印时间当在其后。
延伸阅读:
国家博物馆
微信服务号
国家博物馆英文版
微信服务号
国博君
微信订阅号
国家博物馆
APP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888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012号 | EMAIL:service@chnmuseum.cn
内容运维:新闻传播处 |技术保障:信息技术部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