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32.9厘米,宽32.5厘米,厚6厘米
1958年陕西省西安市大明宫遗址出土
砖面纹饰为模制阳文,以莲花纹为中心,周围环饰蔓枝纹,边际为联珠纹。整个纹饰精细繁缛,令人感受到自由、豪放的盛唐艺术气质。据考证,这种花纹方砖铺于含元殿前升殿街道的梯形台阶上。
用砖铺地可以防潮,也更加耐磨。陕西扶风黄堆乡出土过少量西周时的铺地砖。到了战国时代,铺地砖的种类已经相当多了。至汉代已淘汰了战国时的带榫或带边框的各类异形砖,一般只用方砖或条砖。唐代铺地砖与早期不同,使用实心方砖,边长有50厘米和35厘米两种,装饰纹样最普遍的是莲纹,多为仰莲居中心位置,周围绕以莲瓣或联珠纹,此外,还有缠枝纹、葡萄纹、动物纹等。纹饰的构思布局都是匀称巧妙的,一般是以枝干为主,弯曲盘绕,随意变化,配以茎、叶、花、果,纤细繁缛、富丽堂皇。这些砖瓦纹饰图案与外来文化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很多是传统汉文化吸收了外来文化,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与思想观念、社会习俗。
在含元殿遗址内发现了21座唐代的砖瓦窑址。窑址年代稍早于含元殿,砖窑里出的砖和殿址上用的砖及砖匠的名字都是一样的,说明含元殿砖瓦等建筑材料多是就地取材烧造的。
延伸阅读:
国家博物馆
微信服务号
国家博物馆英文版
微信服务号
国博君
微信订阅号
国家博物馆
APP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888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012号 | EMAIL:service@chnmuseum.cn
内容运维:新闻传播处 |技术保障:信息技术部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