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保管>馆藏精品>藏品详情
陶牛车

车高31.2厘米,牛高23.2厘米

1955年山西省太原市圹坡张肃俗墓出土

车辆有圆拱篷,车厢短宽,前面有栅栏,车厢入口在后部,无门。

牛车在汉代主要是贫穷的人乘坐或用来运载货物,有身份地位的人一般乘马车。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皇帝、官员马车、牛车并用,牛车较多地成为出行车辆。其中,西晋到北朝,一定品秩以上的官员及太子享受给车、赐车、加车待遇,有些是牛车。《晋书·舆服》记:“诸公给……皂轮犊车各一乘。”犊车即牛车。又记:皂轮四牛车,“诸王三公有勋德者特加之”。驾牛的油幢车,“王公大臣有勋德者特给之”。驾牛的云母车,“以赐王公”。驾牛的通幰车,“诸王三公并乘之”。南朝齐梁时期,太子常乘驾牛的画轮车。二千石四品以上及列侯,皆给驾牛的轺车。诸王、三公有勋德者特加皂轮牛车。王公加礼者,给牛车。南朝齐代,尚书令、仆射、中书监、中书令、尚书、侍中、常侍、中黄门、中书、散骑侍郎皆乘驾一牛的轺车进入宫廷办公。北魏在熙平元年制定车制,庶姓王侯、尚书令仆以下、列卿以上给驾马轺车,或乘牛车。正、从一品官及仪同三司至七品官都乘牛车。

不仅史书中有不少当时人用牛车的记载,考古发现的这一时期的陶牛车模型、绘画资料更为多见。这些都显示了牛车是盛行一时的交通工具。

 

延伸阅读:

牛作马时马亦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