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17.7厘米
1965年河南省洛阳市元邵墓出土
墓主元邵死于公元528年。这是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已有20多年,故侍从俑的穿着完全模仿南方汉族官员,即头戴束发小冠,上衣下裤,上衣之襟从左向右穿,和披发左衽的北方少数民族正好相反。
袴褶服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其上身着短衣,名“褶”,窄袖;下身为裤,名“袴”。袴褶服传入中原的具体时代不明,但东汉末年已 有。袴褶服被汉族采用、改造,衣袖加宽,裤腿加肥,形成类似汉族上衣下裳的式样,既是便服,也是军服,男女都穿。从文献记载及大量出土的北魏后期以来的陶俑可看出,汉族式的袴褶服已是北朝官吏的日常着装,甚至作为公务的常服。
北魏建国以后,着手建立官员的服装制度。公元402年,道武帝拓跋珪下诏制定官员冠帽与服装样式,但与中国传统礼制多不符合。孝文帝元宏时再次进行服制改革,担任设计的冯诞、游明根、高闾、蒋少游和刘昶以汉化为基调,广泛吸收南北之长,制定服装制度。从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巩县石窟的《帝后礼佛图》石雕可以看到,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皇帝穿着汉族传统的衮冕服装出现在礼佛的正式场合,官员也是身穿汉族式服装,不少官员、侍从戴有笼冠。
延伸阅读:
国家博物馆
微信服务号
国家博物馆英文版
微信服务号
国博君
微信订阅号
国家博物馆
APP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888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012号 | EMAIL:service@chnmuseum.cn
内容运维:新闻传播处 |技术保障:信息技术部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