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38厘米
1953年陕西西安草场坡出土
这是南北朝时期甲骑具装俑的形象,武士头带盔,身穿铠甲,战马全身披具装。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王朝,最初用骑兵作战,保留着本民族的许多原有风俗。至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实行改革后,才迅速汉化。这批陶俑,是孝文帝改革以前的制品,制俑技术还比较原始。
汉代保护战马胸部的防护装备—“当胸”已经被使用,东汉末年保护战马各部位的完备马铠已形成,南北朝时期甲骑具装成为盛行的骑兵装备。甲是人穿的铠甲,具装是战马的马铠,也称具装铠。一套完整的具装包括保护马头的“面帘”、保护马颈的“鸡颈”、保护马胸的“当胸”、保护马体的“马身甲”、保护马尻的“搭后”和保护马上战士后背的“寄生”。除了嘴巴、四肢和尾巴以外,战马的全身都有铠甲防护。甲骑具装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骑兵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重装骑兵成为军队中的核心并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重装骑兵具有快速的冲击力,对步兵具有极大的威胁,显示出极强的战斗力,是南北朝时期重要的兵种。然而,重装骑兵因负担重而缺乏作战的灵活性和持久性,到隋唐时期为轻装骑兵所替代。
延伸阅读:
国家博物馆
微信服务号
国家博物馆英文版
微信服务号
国博君
微信订阅号
国家博物馆
APP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888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012号 | EMAIL:service@chnmuseum.cn
内容运维:新闻传播处 |技术保障:信息技术部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