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81厘米,宽48厘米,高11厘米
1979年四川省峨眉县双福乡出土
这件浮雕石田塘模型,一侧凿出两块水田,一块田里积有堆肥,另一块田里两个农夫正俯身劳作;另一侧凿出水塘,塘中置一小船,还有鳖、青蛙、田螺、莲蓬等。这就是汉代的陂池稻田模型。广泛利用小型陂池水塘,是汉代水利工程的一种类型。这种陂池水塘既可以蓄水灌田,又可以养鱼栽莲,可以同时发展多种农业生产。汉代称这样的水塘为“陂塘”或“陂池”,东汉政府专门设有“陂官”、“湖官”,推广发展陂塘。大庄园主也注意修建陂塘。陂塘在南方的普遍出现,表明了汉代农田水利技术的进步。
目前出土的汉代田塘模型主要集中在四川东部、重庆以及陕西汉中地区,在四川西南部、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等地也有发现,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却未见踪迹。有专家认为,除不同地区丧葬习俗存在差异外,其主要原因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盛行粗放的“火耕水耨”的稻作农耕方式有很大关系。而巴蜀一带在秦汉时期是历次移民的重点区域,移民带来了中原地区发达的水利灌溉技术和精耕细作的农耕技术。水田模型所反映的稻作农耕类型,正是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与南方传统的稻作栽培方式相结合的产物。
国家博物馆
微信服务号
国家博物馆英文版
微信服务号
国博君
微信订阅号
国家博物馆
APP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888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012号 | EMAIL:service@chnmuseum.cn
内容运维:新闻传播处 |技术保障:信息技术部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