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长21.9厘米,鐏长15.8厘米
1968年河北省满城县陵山汉墓出土
此件铁矛呈扁平的柳叶形,铜鐏细部用错金勾勒,表现出当时兵器的制作工艺水平。此矛矛身扁平似柳叶形,筩部上小下大,中腰用一圈铜箍加固,箍上饰鹰,头朝下,其喙钩和筩部形成小孔,当用来系缨。矛下有青铜鐏,鐏的上部作圆筒形,下部似蹄足。蹄足上饰浮雕兽首,兽首细部用错金勾勒,其它部分错金作流云纹。鐏中现仍遗有木柲的残体。以矛、鐏出土距离测量,此兵器长约1.96米。
西汉武帝时期,铁矛的迅速发展,使青铜矛逐渐退出战争舞台。铁矛取代青铜矛后,其长度缩短,重量减轻,前锋变得更加锐利,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博物馆
微信服务号
国家博物馆英文版
微信服务号
国博君
微信订阅号
国家博物馆
APP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888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012号 | EMAIL:service@chnmuseum.cn
内容运维:新闻传播处 |技术保障:信息技术部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