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长24.1厘米,宽2.3厘米,厚2厘米,底部插栓8.7厘米;一件长23.5厘米,宽2.2厘米,厚2厘米,底部插栓8.2厘米
1973年广东省四会县出土
该器可能是用以固定棺木的铜质部件。百越是战国时期生活在楚、越以南地区的部族,分布在今浙江省南部到福建省福州一带的称"闽越",今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江西省南部的称"南越"。春秋末年百越开始和中原华夏族融合,到战国,和中原的关系愈加密切。百越青铜器有本族文化的风格,如人首柱形器顶端做人首形,同时也吸收了很多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先进因素,这是百越和华夏民族文化融合的反映。
器体呈长方形,上端饰浮雕人首,人首脸颊较瘦,鼻细长,双椭圆形目内凹,嘴内凹,有双耳。长颈收束,窄肩,肩下有格,下接细长方柱。柱下端有一孔,内插一细长方形栓。该器器形特殊,可能是百越用以固定棺木的立柱上的部件。
国家博物馆
微信服务号
国家博物馆英文版
微信服务号
国博君
微信订阅号
国家博物馆
APP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888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012号 | EMAIL:service@chnmuseum.cn
内容运维:新闻传播处 |技术保障:信息技术部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