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保管>馆藏精品>藏品详情
青铜盏

高19.5厘米,口径23.2厘米

1978年河南省淅川县下寺楚墓出土

盏是楚国特有的一种食器,进入春秋后才出现。这件青铜盏直口,腹微鼓,圜底、三只镂空螭纹足。盖正中有平环形捉手,由八组对称的蟠螭纹盘绕而成,螭首上下盘绕,螭身卷曲,螭尾接于器盖。捉手外侧盖面上有4个环钮,腹侧有环耳,器身上有2兽耳和2环耳,盖面有绹索纹、蟠虺纹和蟠螭纹所组成的纹饰两周。盖沿饰锯齿纹一周,沿下饰附兽首状边卡三个。器身饰绹索纹、蟠虺纹带各二周及锯齿纹一周。盏盖握手与器下三足镂空装饰是采用失蜡法铸造。

所谓失蜡法是指将易熔的黄蜡或蜂蜡制成蜡模,然后用细泥浆多次浇淋,并涂上耐火材料使之硬化,做成铸型,再次烘烤使蜡模融化流出,剩下的泥壳形成空腔,借助这一空腔浇铸青铜液成器。下寺1号楚墓属于春秋晚期前段的墓葬,这件青铜盏是目前已知较早使用失蜡法铸造的器物,纹饰精美,工艺成熟,显示失蜡法铸造在中国已经有较为悠久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