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保管>馆藏精品>藏品详情
薛子仲安簠

高16.5厘米,长29厘米,宽24厘米

1973年山东省滕县官桥乡出土

此器内底部有铭文15字,为薛子仲安作器。同出土有铜簠4件,其中3件的形制、大小相同,铭文也完全相同。另一件为薛仲赤作器。薛国任姓,祖先奚仲为夏代的车正,居于薛(今山东省滕县南),一度迁于邳(今山东省微山西北)。春秋后期薛国迁到下邳(今江苏省邳县西南),薛成为齐邑。

青铜簠是由形制、纹饰基本相同的器、盖两部分组成的一种食器,两部分均呈长方斗形,有斜直的四壁,两侧短壁上对称分布有半环形兽首耳,方形圈足四壁均有近长方形缺口。这件青铜簠失盖,通体有纹饰,四壁近口部饰一周穷曲纹,穷曲纹和圈足之间则饰一周龙纹。其形制在青铜簠中较常见,是春秋早期的流行样式。

据文献记载,薛为黄帝之后,妊姓,西周克商后即受到褒封,都于滕州一带。但从目前考古发现来看,仅在滕州市南找到薛国春秋时期的都城—薛故城,西周时期的都城尚未确定。薛子仲安为薛国贵族。薛故城所在的狄庄一带为春秋时期薛国贵族埋葬地,1978年发掘过多座春秋中晚期的薛国墓葬,其中还包括几座出土七鼎六的大型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