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保管>馆藏精品>藏品详情
刻筮数卜骨

残长13厘米,宽6.5厘米

1956年陕西长安张家坡出土

牛肩胛骨,反面存圆钻三孔,内见灼痕,正面有卜兆;卜兆附近刻有数占数列符号两列,分别为“六八一一五一”与“五一一六八一”。
数占又名“筮”,与骨卜同为贯穿于中国古代的两种主要占卜手段。在古代典籍之中,多记载以蓍草为工具,通过数蓍草得出数,古人认为数中可见吉凶。通过考古发现得知,除蓍草之外,其他草类及竹筹也用于数占。虽然卜与筮是两种不同的占卜方法,而且古人重卜轻筮;但是,古人经常使用两者共占一事。在这块牛肩胛骨上,数占数列符号刻在卜兆附近,正是当时“卜筮并用”之实例。
与之同类的数占数列符号在商与西周时期的 陶器、青铜器及卜用甲骨上有较多发现,由此可知,数占作为一种占卜手段,至迟在商代已经产生。此外,在战国时期楚人的卜筮记录中,如此数占数列符号迄今已发现29例,是商、西周时期数占之流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