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保管>馆藏精品>藏品详情
玉铲

长19.1厘米,刃宽10.3厘米

1959年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出土

玉铲出土于大汶口文化的一座贵族墓中,是所发现的最精美的玉器实物之一。此玉铲呈梯形。方柄直刃,刃略宽于柄,柄部正中有一个对钻的圆孔。铲身通体细致抛光,刃口双面磨制。玉铲器身扁薄,形制规整,表面经过抛光,十分光滑。穿孔整齐,可能是用木棒、竹管加沙蘸水钻成。这种精美的玉铲不可能真正作为生产工具来使用,可能是为了代表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甚至还有宗教上的意义。

大汶口文化的玉器种类多为生产工具和装饰品,既不像晚期的良渚文化充斥大量以琮、璧等为代表的玉礼器,微雕纹饰繁缛细致,也不像大体同时期的红山文化多动物形玉器、勾云形玉佩等变化多端的特殊器形。该文化把贵重的玉器材料制成了工具等,以别具一格的形式彰显玉器理念。铲作为工具由来已久,从新石器早期以来就陆续出现并不断发展演变。在石器里,铲是纯粹的工具。大汶口人将稀有的玉质材料加工成本为普通工具的铲并用于人们死后陪葬,表明当时全社会对于生产劳动的重视程度之高。玉铲不同于其他普通材质的器类,能够陪葬如此高规格玉器的人也只是少数,显示出墓主身份非同一般。从精致程度和用途综合推断,此玉铲实际充当了礼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