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16.6厘米,宽1.7厘米
1959年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出土
此骨梭采用宽扁的动物肢骨磨制而成。中部略粗,两端较细,侧面有凹槽一端有尖刃,另一端钻有一孔,可用之穿引纬线。它是原始织机的组件之一。
骨梭在中国各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多有发现。其主要功能是牵引一根纬线从交错的经线之间穿过,使经、纬线快速地完成一次编织过程,从而加快织机的变换速度,提高编织的准确性。在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原始织机部件有定经杆、综杆、绞纱棒、机刀、布轴等,在遗址内还出土了葛布和麻布残片以及底部印有细密布纹的陶器等,这些都是当时纺织技术发展的实物见证。
有人对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长短不等的木棍进行研究,认为它们是原始织机的基本组件,由此推断这一时期已发明了原始织机,其原理使用木棍把经纱的单、复数分开,只要提起一根木棍,所有的经线单数或复数都抬了起来,穿在骨梭上的纬线可一下子穿过。当时人们主要要以野生葛和苎麻为织布的原料。江苏省吴江县草鞋山遗址出土的葛布残片、浙江省吴兴县钱山漾遗址出土的麻布残片都可能是运用原始织机织出的。
国家博物馆
微信服务号
国家博物馆英文版
微信服务号
国博君
微信订阅号
国家博物馆
APP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888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012号 | EMAIL:service@chnmuseum.cn
内容运维:新闻传播处 |技术保障:信息技术部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