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长21.3厘米
原物1934、1936和1966年北京房山周口店第一地点出土
这件头盖骨的原物是1966年发掘北京猿人洞上部堆积时发现的一块枕骨,该枕骨恰好可与1934年和1936年在这个地点附近发现的两块颅骨碎片模型相拼合,复原出一个完好的头盖骨。这是现在仅存的北京直立人头盖骨,为一青年男子,脑量为1140毫升。
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开始于1921年。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主持周口店发掘时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这个发现轰动了整个世界。自1927年至1937年,考古工作者在北京人遗址共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5个、面骨6件、颅骨碎片15块、下颌骨14块、牙齿147枚,股骨残段7段、肱骨残段2段、锁骨1根、月骨1件。这些化石资料共代表了40多个不同年龄的个体,但均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丢失。1949年9月贾兰坡等主持了中断长达12年之久的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工作。此后还多次对该遗址进行发掘,陆续有一些新的发现。
据从化石上得到的信息,可知道北京人的一些体质特征:与猿类相比,北京人的颅高、颅长和颅宽的指数都远远超过猿类。与现代人相比,北京人的头盖骨低平,颅骨的最宽处靠近耳孔上方,具有原始性,肢骨则较具进步性。根据肢骨长度,可推断出北京人的身高大约为157厘米。这种情况反映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身体各个部分发展的不平衡性。直立人首先是直立行走,用手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劳动。手和脚首先得到发展,然后才是大脑的发展。
国家博物馆
微信服务号
国家博物馆英文版
微信服务号
国博君
微信订阅号
国家博物馆
APP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888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012号 | EMAIL:service@chnmuseum.cn
内容运维:新闻传播处 |技术保障:信息技术部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