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保管>馆藏精品>藏品详情
人面形玉饰

长2厘米,宽1.5厘米,厚0.3厘米

1955年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镇罗家柏岭遗址出土

 

器为白色,呈扁平长方形。上有冠,冠下雕一人面,眼眉斜上,宽鼻,嘴部微闭,双耳下有环形饰物。下有长方形宽带,上、下正中各有一小透孔。

人面雕刻细腻,雕像虽小,但人物五官特征被雕刻得严肃庄重。人面上下各有一小透孔,应是缝缀于某物上,或为佩带。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风格。1988年,湖北天门肖家屋脊遗址也出土了玉人头像、玉雕神灵像等,均采用减地突起阳线和阴线相结合的雕刻技法,人面形象十分精美。石家河文化出土的玉人面除上述形象外,还有一种玉人面,头戴凸尖帽,两侧有长角,凸尖鼻,口出獠牙,耳戴环形饰。这种造型的人面与山东龙山文化玉人面造型基本相同。

玉雕人面、人首最早始见于新石器时代的石家河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和龙山文化中,又以龙山文化的玉雕人面、人首最多,且最为精彩。其造型多为斜眉大眼,口出獠牙,耳戴环形佩饰,相貌狰狞,十分威严。目前有学者认为,史前出土的一些玉人面和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神徽”,不是神人像而是巫觋像,是巫觋通神时佩带之用。巫以玉事神。人面像是石家河文化代表性玉器之一,共出土了10余件。有片状、柱形、正面像及侧面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