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12厘米,宽10厘米;长13厘米,宽8厘米
1964年贵州黔西观音洞出土
这两件砍砸器的器身厚重,有钝厚曲折的刃口,可用来砍劈木棒、锤砸石块和挖掘树根和块茎。砍砸器在观音洞遗址中所占的比例不大,却代表了观音洞人打制石器的方法和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从1964至1973年观音洞遗址经过四次考古发掘,共出土了大约3000多件石制品和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锥、雕刻器和砍砸器等种类,其中刮削器占绝大多数,可细分为单边、不相连双边、相连双边、三边、多边等五种形式。一般说来,刮削器更适于加工肉类,所以可以推测这里的人们主要靠狩猎过活。从发现的20多个动物种类看,水牛和剑齿象最多,其次是中国犀,这些动物都可能是人们狩猎的对象。另外,这些动物还反映出当时这一带有茂密的森林和竹林,在山间盆地和洼地中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沼泽和湖泊。
国家博物馆
微信服务号
国家博物馆英文版
微信服务号
国博君
微信订阅号
国家博物馆
APP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888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012号 | EMAIL:service@chnmuseum.cn
内容运维:新闻传播处 |技术保障:信息技术部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