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1.5厘米,重0.75克
青铜质,广穿狭肉,无内外郭,制作粗陋,边沿不规整。面文“半两”,篆书,字文狭长。
荚钱,因钱小轻薄且形似榆荚而得名,又称榆荚半两。《史记·平准书》集解引《古今注》云:“榆荚钱重三铢”,但因系民间自由铸造,大多制作粗劣,厚薄不均,减重严重。
榆荚半两实际自秦末赵高篡权时即出现,入汉后受政府鼓励铸造多而且滥,并杂有铅锡劣钱。榆荚钱的大量铸造,迅速导致通货膨胀,造成“钱清物贵”、“时担米值万钱以上”的恶果。至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禁止私人铸钱。
国家博物馆
微信服务号
国家博物馆英文版
微信服务号
国博君
微信订阅号
国家博物馆
APP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888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012号 | EMAIL:service@chnmuseum.cn
内容运维:新闻传播处 |技术保障:信息技术部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