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338厘米、横460厘米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按动电动装置电钮,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广场中央的旗杆上冉冉升起。这面国旗由5幅红绸拼接轧制而成,5颗黄星由黄缎制成,“大星位于左边(正立),四颗小星位于右边环绕大星,每颗小星均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成立,筹备会第六小组负责拟定国旗、国歌、国徽方案。国旗、国歌、国徽是一个国家的标志,象征国家的主权和尊严,通常体现着国家和政权的特征。7月13日,筹备会登报公开向全国人民征求国旗、国歌、国徽方案。
经过第六小组组员和专家审阅,从收到的国旗图案稿件中,评选出38幅图案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们讨论。9月27日下午,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是来自上海时年31岁的曾联松。
1951年7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拨交我馆。
国家博物馆
微信服务号
国家博物馆英文版
微信服务号
国博君
微信订阅号
国家博物馆
APP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888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012号 | EMAIL:service@chnmuseum.cn
内容运维:新闻传播处 |技术保障:信息技术部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