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29.5厘米,横170厘米
末有近代收藏家瞿益锴根据赵氏家乘及明代赠官之敕跋云:“此崇祯十三年赐中书舍人掖县(今山东掖县)赵士祎敕命也。谨案:士祎,字伯含,天启辛酉(天启元年,1621)副贡,荫授中书,升工部主事。父祐昌,字延吉,万历丙午(万历三十四年,1606)副贡,荫授右军都督府都事,即嘉靖乙丑(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吏部尚书赵焕字吉亭之子。”
中书舍人:官名。成祖即位后,命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参与机务,称为内阁。仁宗以后,内阁权位渐高,入阁者多为尚书、侍郎,实际掌握宰相权力。内阁设中书若干人,称为“中书舍人”(也称“内阁中书”),负责撰拟、记事、翻译、缮写等事。
左军都督府经历司都事:明朝设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领京师各卫所和外省各都司卫所(军令权则在兵部)。各都督府设左右都督。各都督府下设经历司,设经历一员、都事一员,掌管往来公文及本衙门各种日常公务。本档案中的中书舍人赵士祎之父赵祐昌的官职就是“左军都督府经历司都事”。末钤“敕命之宝”,是明朝封赠六品以下官员圣旨的玺印。中书舍人为七品,故用“敕命之宝”。
明制:凡封赠“曾祖、祖、父皆如子孙官”,“内外命妇视夫若子之品。生曰封、死曰赠”。本件封赠赵士祎之父、母按赵士祎之品。其父祐昌已死,故称赠“文林郎”(文官七品的赠衔,“正七品,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其生母已死,所以也称赠为“孺人”,其继母袁氏尚在,故封为“太孺人”(明朝七品命妇称“孺人”,“因其子孙封者,加‘太’字,夫在则否”。参见《明史》卷七二)。
国家博物馆
微信服务号
国家博物馆英文版
微信服务号
国博君
微信订阅号
国家博物馆
APP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888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012号 | EMAIL:service@chnmuseum.cn
内容运维:新闻传播处 |技术保障:信息技术部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