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52.5厘米,横31.5厘米
清摹刻
宋朝廷多次颁诏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宋仁宗、宋高宗先后令人绘出农家耕地、收割、养蚕、织布的图画,陈列于宫中。从此,以耕织为题材的绘画作品纷纷出现。南宋初年,於潜(今浙江省临安市於潜镇)知县楼璹绘制了《耕织图》45幅,其中表现农耕的21幅,表现蚕织的24幅。清乾隆年间,内府根据宋本《耕织图》刻石,安放在圆明园中。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刻石也遭毁坏,幸存的23块后为北洋军阀徐世昌获得,藏于私宅墙壁中,1960年收归中国历史博物馆。所示这两块刻石分别描绘了农民耘地和收获时的景象。
国家博物馆
微信服务号
国家博物馆英文版
微信服务号
国博君
微信订阅号
国家博物馆
APP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888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012号 | EMAIL:service@chnmuseum.cn
内容运维:新闻传播处 |技术保障:信息技术部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