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寿平(1633—1690),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初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改字正叔,号南田、云溪外史、白云外史、瓯香散人等。恽寿平早年工绘山水,宗法元人画风。后见王翚山水画,叹其“此道让兄独步,格耻为天下第二手”。于是专心致力于花鸟,以没骨花卉闻名,不勾花叶、枝干的轮廓线,主要以墨、色直接点染,追求生机物趣,其画法对后世花鸟画的创作影响极大。他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并称“清六家”。有《瓯香馆集》行世。
恽寿平绘此图,时年45岁。此图中湖石巧立,淡墨渲染,造就清丽之姿,孔洞相连,突出玲珑之势,并因此使之具有立体感。石后秋菊盛开,高低错落,井然有序。菊花花瓣饱满松动,密而不紧,生机勃勃。花叶阴阳向背,用墨浓淡深浅,各得其态。细细观察,左侧花叶大多用墨较深且卷曲,右侧花叶则轻盈舒展,具有动态美感,似整株菊花都在迎风招展,观者视之但觉清芬拂拂从纸间泻出。
恽寿平作画不仅追求形似,更加注意对形、神的整体把握。此画自题中他讲到自种菊花,将不同形态之菊花了然于胸,体现了他对形的追求。而他称赞唐寅画菊得清逸神采,恰好说明了他本人对笔墨之外的生机物趣的追求,强调以形传神, 才是其追求的境界。正如他在《南田画跋》中总结的那样:“蔬果最不易作,甚似则近俗,不似则离形。惟能通笔外之意,随笔点染,生动有韵,斯免二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