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29厘米 宽12.5厘米
青玉,局部有黄褐色沁。弧形眼皮,深钻眼,嘴角向上微翘,嘴衔芦苇莲藕,形成身部纹饰。嘴唇上端还刻有胡须。身体正中有一条从鰓连到尾的横阴刻线。背鳍呈波浪形,上有双阴线纹饰,还有5个小圆孔,便于系挂。腹下有鳍,尾像扇形,用弧形线相隔,尾用阴线刻划,呈放射状锯齿纹。
鱼形体较大,造型生动,为明早期之作。明代玉鱼种类很多,并有鲜明的时代风格。眼形多种多样,有带眼皮的大圆眼、连环形眼、深钻眼、斜方格眼和长稍眼。以大圆眼为多见,较典型的明代玉鱼,身正中有一条很长的横刻线,有的玉鱼身上出现了“米”字纹或“水”字纹,阴刻线粗重。背鳍边沿为波浪形,其上经常阴刻两条小直线作鱼鳍上的软骨。尾部与身体用弧形线相隔,尾用阴刻线表示,或用放射状锯齿纹表现,锯齿纹细长,线条柔软。鱼所衔的芦苇及莲藕用浅浮雕技法,刀法流畅,好似在水中飘动。鱼尾尖向上卷起,增强了鱼的动感,好像正在水中摆尾游动。明清时期玉鱼较早期更加象形和图案化。“鱼”与“余”谐音,“莲”与“连”谐音,寓“连年有余”之意,象征吉祥如意和丰衣足食。
国家博物馆
微信服务号
国家博物馆英文版
微信服务号
国博君
微信订阅号
国家博物馆
APP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888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012号 | EMAIL:service@chnmuseum.cn
内容运维:新闻传播处 |技术保障:信息技术部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