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甲骨文、金文集粹
|
|||
│商代甲骨文、金文书法│
|
|||
商代是中国文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至迟从商代中晚期开始,中国已经出现了最早的、相对成熟的文字体系,其中甲骨文、金文数量最繁,意义重大。作为占卜、祭祀过程的重要记录和媒介,这些文字或被契刻于龟甲、兽骨之上,或被浇铸于吉金彝器之内,承载着商代贵族们虔诚庄重的信仰与祈盼。商代中期,最早出现的商代青铜器铭文以符号性族徽文字为主,其造型往往近似人形或鱼、鸟、蛙、象等动物形象,图画仿形风格显露无遗。由于契刻工艺的限制,甲骨文出现之后,人们对文字造型进行了线条式、符号式以及省略式的简化和调整。商代中晚期之后,随着文字数量、篇幅的不断增加,甲骨文、金文的图画性持续减弱,线条感则进一步增强。自此,商代文字的书写意味大大增加,中国文字独有的书法韵味和美感也日益显露出来。 |
|||
![]() 王宾中丁•王往逐兕涂朱卜骨刻辞
商 这片卜骨是罗振玉旧藏著名的甲骨大版之一,曾著录于《殷虚书契菁华》。此骨硕大而完整,叙辞、命辞、占辞及验辞四项俱全,只有局部残损,十分难得。卜骨的内容颇为丰富,涉及祭祀、田猎、天象等诸多方面。 这片卜骨书风雄健,气韵宏大,字大体端,笔画遒劲,书法谨严,是典型宾组类甲骨的典范。字划中存留有当时涂饰的朱色,显示了它的珍殊和神圣,是殷商甲骨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
|||
![]() 宰丰骨匕记事刻辞
商 这件骨匕相传出土于河南安阳,旧录于商承祚所辑《殷契佚存》,记载了商王帝乙或帝辛六年五月壬午日,王在麦麓田猎,捕获了犀牛。宰丰因有功而受到赏赐,由寝官小□转赐。骨匕的文字内容是单纯的记事刻辞,极为罕见。 宰丰骨匕的书法风格与同时期的甲骨刻辞迥异,完全没有卜辞的镌刻感,却存有浓厚的毛笔书法意蕴,堪称殷末书法的翘楚之作。 |
|||
│西周时期金文书法│
|
|||
周武王克商之后,周人在承继商代青铜礼乐文明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开拓性的改造和创新,金文书法方面也是如此。西周早期,无论首尾尖细或头粗尾细的线条处理,还是有意为之的波磔肥笔,金文均显露出浓郁的晚商遗风。成王、康王以后,随着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体制的实施和完善,青铜礼器的铸制数量迅速增加,铭文涉及的内容更加丰富,金文的单篇长度和总体数量均远逾西周之前。在此过程中,西周金文进一步走向成熟化、规范化,结体匀美、法度雍容、线条精劲、笔意纯熟的金文书法成为西周王朝气象的一种象征和体现。厉王、宣王之后,西周政局长期动荡不稳,与政治密切相关的青铜礼器制度颇受影响,金文书法风气也随之发生转变。部分铭文的书写简便率直,字势倾斜随意,结体宽疏不工,这种风格在打破旧有规范的同时,也赋予金文书法以新的美感和趣味。这种趋势被秦国继承下来,成为导致战国时期秦文字发生隶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
|||
![]() 利簋
西周 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岁星(木星)在商之分野,武王“迎岁”进军,一日之间便取得了胜利。辛未日,武王驻军于管地,赏赐右史利铜材,利为□公铸造了此簋。 利簋为西周初年的器物,铭文风格仍保留很多商代晚期的特征,书风朴素粗犷却不呆滞,布局欠规整,字成列而横不成排,字形竖直,大小不均匀,象形性强,笔画浑厚、凝重,有的笔画中间粗肥,“王”字最下横笔、“右”、“史”等字的捺笔以及“辛”字的竖笔皆有较明显的波磔。 |
|||
![]() 燕侯盂
西周 铭文表明此青铜器是燕侯所作饙盂,具有盛饭的功用。该盂为1955年辽宁喀左窖藏出土,说明在西周早期燕国的势力已达到此地。 铭文规整严饬,笔画均匀舒畅。 |
|||
![]() 大盂鼎
西周 铭文记载的是周王在宗周对盂的一次册命:首先追述文王受天命、武王灭商的功德,周康王强调自己要秉承先王懿德,告诫盂也要效仿其祖父南公,勤于奉公、恪尽职守;其后天子任命盂继承祖父南公的官职,并赏赐给盂秬鬯、服舆、旗帜、车马等;盂感激周王册命,制作了这件宝鼎。 西周康王后期,铭文书体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铭文排列规整,字体匀称。笔画均匀、拘谨,但仍不失“波磔”之势,部分笔画仍作中间粗两头尖形。大盂鼎铭文是西周早期的书法典范,其书风凝重瑰丽、朴茂沉雄,线条圆润凝练,自然疏阔,堪称金文书法冠绝。 |
|||
![]() 虢季子白盘
西周 铭文内容为周宣王十二年正月,虢季氏子白在洛水之北大败猃狁,周王在宗庙设宴款待子白,赏赐其弓矢、钺,授予子白极高的军权。虢盘铭文多四字成句,末字协阳部韵,俨然一篇诗章。 虢盘铭文字形规整瘦劲,多方笔,笔画较短,粗细一致,线条停匀明丽,多力丰筋,起笔藏锋,收笔无痕,略呈顿尖状,极其自然,堪称金文书法清疏秀美风格的范本。由于春秋时期秦国占据西周旧畿,故秦国文字多继承西周章法,秦公簋、石鼓文的文字特征皆有虢盘遗韵。 |
|||
│春秋战国时期金文书法│
|
|||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从此,周王朝政治、文化方面的凝聚力和控制力丧失殆尽,西周礼乐文明土崩瓦解,青铜礼器的内涵随之发生变化,神圣性和严肃性大不如前。金文由器内转至器表,文字本身的线条美成为器物装饰的一部分,金文书法获得独立的艺术品质。这一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展现出蓬勃的活力和创造热情,文化面貌焕然一新,金文书法绽放出浓郁的地域色彩:南方以楚系文字为代表,影响遍及汉淮两岸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其结体工整修长,线条宛转灵动;东方以齐国文字为代表,影响波及齐鲁大地,其结体整饬秀丽,线条挺拔遒劲;西方则以秦国文字为代表,影响力随着秦国领土的扩张而逐渐远播四方,其结体开张宽博,线条浑厚苍雄;中原地区以宗周、三晋为代表,其书法虽缺乏独创精神,但在秦、楚、齐、吴越等各方大国风气交替影响下,文字风格呈现出复杂、多元的面貌。 |
|||
![]() 曾侯宝鼎
春秋 铭文表明这是春秋早期曾国国君曾侯宝自作之鼎。 铭文布局较散,字体大小不一,笔画多曲笔,并有故意拉长的趋势,尤其是“曾”字的上下结构被分解的较甚,比较罕见。 |
|||
![]() 秦公簋
春秋 盖、器铭文连读(秦汉时期加刻铭文若干字),记载秦国立邦延续十二世,秦公承继其祖先功德,抚育万民,兼文武大臣辅佐,永固国基。 秦公簋铭文为模印制成,字体仍有西周晚期金文孑遗,字形规整,书体更加接近石鼓文,结构上较为严谨方正,笔法圆折,逐渐趋向平直,近于小篆。可见秦国金文字体篆书化肇始于春秋中叶,秦公簋即为滥觞。 |
|||
![]() 宋公栾戈
春秋 铭文表明这是宋景公栾自作用戈。 宋国虽地处中原,但其文化也受南方楚国的影响和渗透。宋公栾戈的错金鸟篆铭文带有典型的南方楚、蔡金文鸟篆书的意味,“宋”字上部以鸟首为装饰,盘旋婉转;“之”字形体修长,变直笔为弯曲的线条,以加强字形的长度和圆转之美,而且还增加肥笔的变化以取得对比效果。 |
|||
![]() 鄂君启节
战国 铭文表明,这是楚王颁发给受封于今湖北鄂城的鄂君启的通行符节,其中规定了鄂君启水陆交通运输的路线、运载额、运输种类和免税条件。 鄂君启节铭文书法风格深受同时期的楚国简牍书风影响,为战国中晚期楚系文字的典型代表,书法特征承上启下,战国早期铭文字体硕长,末期字体扁平松散,笔画较短多弧笔,而鄂君启节铭文字体宽阔,笔画较长且圆润直挺,颇似草叶篆,带有明显的过渡特征。 |
|||
│秦汉时期金文书法│
|
|||
秦汉时期,伴随着人们精神世界的日益觉醒,商周以来的鬼神信仰变得日趋淡漠,祭祀、礼仪场合原本不可或缺的青铜礼器逐渐褪去光环,沦为实用器皿。与此同时,青铜器在贵族生活中的地位,也逐渐被精巧美观的漆器、陶瓷器所取代,青铜文明全面走向没落。此时的青铜器铭文在数量方面较之先秦时期急剧减少,在内容、风格方面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秦汉金文往往用铁制工具直接契刻于诏版、权量、兵器、铜镜等器物表面,刻制手法日益纯熟、精湛。秦汉金文的内容多涉及器物名称、制作年月、重量、容量、管理者、监制者或工匠姓名等,书体为小篆或隶书,或自然率意,或工整精致,均别有意趣,成为研究早期中国书法的重要资料。 |
|||
![]() 秦始皇•二世两诏量
秦 铭文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百姓安宁,立号为皇帝,乃诏令丞相隗状、王绾制定有关度量的法令,将度量单位进行标准化统一。秦二世继位元年发布诏书,重颁秦制。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将诏书多刻于度量衡器上,这种诏书字体是典型的秦篆,由于是刀刻在金属表面,所以笔画方正。这种诏量多为实用器,故铭文写法草率,行款错落,质朴自然。 |
|||
![]() 汝南富波铜锭
西汉 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出土铜锭十大块,每块都錾刻其重量、编号。此块最大,重达34公斤,含铜量达99%。铜锭为西汉官府铸钱或铸造铜器使用的铜材,铭文表明西汉官营铸造业的铜料可从私人手中收购,将商贩籍名勒刻其上,建立了有效的监督机制。 铜锭铭文字体在由篆变隶之间,笔画不带挑法,没有波磔,字近方正,极为拙朴。 |
|||
![]() 干章漏壶
西汉 铭文表明,此壶为西汉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干章县铸造;归中阳县使用后,加刻“中阳铜漏”。 壶身的铭文具有明显的隶书风格,与西汉早期竹简上的古隶特征相同,但是由于錾刻工具和材质的不同,反映在本器上的金文隶书风格与使用毛笔书写的汉隶“八分”特色还是存在较大差异,字体横平竖直,扁方规整,但缺少汉隶典型的波势,不见斜画捺脚、出锋上挑等韵味。 |
|||
![]() 嘉量
新 王莽建立新朝,托古改制,改革度量衡是其政治举措之一。此量壁刻有新朝王莽统一度量衡的诏书。 嘉量铭文字体多为工整垂脚的方正小篆,排列整齐规矩,书法以方折笔法为主,线条瘦细劲挺,结构舒展挺拔,风格典雅迤逦,结构上紧下松,尤其是下部笔画被拖长,极具装饰性。这种篆字韵味对后世书风影响颇大,可视为魏晋时期官、私印中悬针篆字体的滥觞。 |
|||
│展厅实景│
|
|||
|
|||
│微博热议│
|
|||
资料提供:翟胜利 责任编辑:张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