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东巴文化展
|
|||||||||||||||||||||
│纳西族与东巴文化│
|
|||||||||||||||||||||
纳西族主要源于中国古代氐羌族群中的夷系部族,秦汉以来从甘肃、青海河湟地带往南迁移;唐宋时分布在川西雅砻江、安宁河流域及云南西北部金沙江流域;明清时期,纳西族政治、经济、文化在云南丽江得到高度发展,形成一个具有深厚文化传统的民族。现主要聚居区是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和古城区,人口30余万。 |
|||||||||||||||||||||
|
|||||||||||||||||||||
东巴文化是具有千余年历史的纳西族传统文化,分布在以云南丽江为中心的纳西族地区。一般认为,完整的东巴文化体系最迟形成于隋唐,明、清、民国时期得到较大发展。东巴文化以本土宗教东巴教为载体,主要内容有:民族传统信仰,东巴祭司及其宗教、民俗礼仪,用纳西象形文写书写的东巴古籍文献,以及东巴祭司所掌握的造纸、绘画、工艺制作、音乐、舞蹈等传统技艺。 |
|||||||||||||||||||||
![]() 纳西族及东巴文化分布略图
|
|||||||||||||||||||||
│东巴教及其祭祀仪式│
|
|||||||||||||||||||||
东巴教在承袭纳西族原始信仰的基础上,吸收西藏早期苯教的内容,且逐渐融入佛、道等多元宗教文化因素,形成一整套独特的宗教、伦理思想体系。信奉万物有灵,兼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鬼魂崇拜,主要特征是多神、重卜、重巫,保留了原始性、血缘性、地域性等原始宗教色彩,有相对规范、统一的祭祀仪轨与宗教经典。东巴教处于从民间宗教向人为宗教方向发展的阶段,其神灵体系具备这一宗教形态的典型特征。 较大规模的宗教仪式有30多种,对天界诸神、祖先、自然神灵、鬼魂的祭祀及人生礼仪是东巴宗教活动的基本内容,反映着纳西人对自然现象、生命现象的认识以及传统的灵魂观念,以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为最终目的。 |
|||||||||||||||||||||
|
|||||||||||||||||||||
│纳西象形文及东巴古籍文献│
|
|||||||||||||||||||||
纳西族先民观天地、日月、山川、木石、鸟兽等物象而造型,创制了纳西象形文,主要流传于西部方言区,常用单字约1400个。其文字形态反映了人类文字从表形图画过渡到表意、表音古典文字的完整过程,沿用至今成为人类唯一仍保存和使用着的完整象形文字系统。 在东巴文化的发展后期,丽江的东巴祭司们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创造出一套标音音节符号,称为“格巴文”,充实了纳西象形文字体系,使纳西语的记录手段更加便捷、完备。 |
|||||||||||||||||||||
|
|||||||||||||||||||||
历代东巴用纳西象形文、标音格巴文记录的宗教祭词、卜辞及其它相关资料,经过长期加工整理,融入民间口头文学的内容,形成卷帙浩繁的东巴古籍文献。目前约有3万余册保存于民间和国内外收藏、研究机构,不同内容的有1000多种。以宗教经典为主,有少量工具书、民间应用文书,内容涉及纳西族古代社会形态、民族历史、原始信仰、宗教、哲学、科学技术、历法、天文、地理、军事、文学、艺术等,是一套纳西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2003年8月,东巴古籍文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
|||||||||||||||||||||
![]() |
|||||||||||||||||||||
│东巴宗教艺术│
|
|||||||||||||||||||||
东巴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宗教艺术。栩栩灵动的图画文字、各种形式和题材的绘画、雕塑,波诡云谲、野趣横生,具有质朴、淳厚、凝重、古拙的原始造型艺术审美特征;庄重肃穆、深沉含蓄的东巴音乐富有神秘感;在祭仪中表演的东巴舞蹈丰富多彩,其套路被记录在珍贵文献《东巴舞谱》中。 |
|||||||||||||||||||||
![]() 神像卷轴画 东巴绘画 有木牌画、纸牌画、卷轴画等形式,题材多为记载于东巴古籍文献的神灵、鬼怪和动物、人物形象。木牌画在祭仪中临时绘制,大规模仪式每次需绘数十张至百余张,使用时插地作为祭祀对象的象征,具有明显的原始巫术祭祀遗痕。纸牌画和布卷画则在沿袭原始画风的基础上借鉴藏、汉等民绘画技法、融入佛、道等宗教文化内容。2006年6月,东巴绘画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
|||||||||||||||||||||
|
|||||||||||||||||||||
│东巴文化的研究与传承│
|
|||||||||||||||||||||
上世纪20年代以来,以约瑟夫•洛克、李霖灿、方国瑜等为代表的国内外学者先后在纳西族地区调查研究,他们在东巴文化研究领域作出奠基性的贡献。改革开放后,国内外众多学者从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宗教学、文字学、文学、艺术等角度深入探索东巴文化,取得丰硕的成果。目前,以东巴文化研究为主的国际纳西学已经形成。同时,在民间濒临消亡的东巴文化得到复苏,30多年来,东巴文化的抢救、保护和民间传承工作成果卓著。 |
|||||||||||||||||||||
|
|||||||||||||||||||||
│展厅实景│
|
|||||||||||||||||||||
|
|||||||||||||||||||||
|
|||||||||||||||||||||
│微博热议│
|
|||||||||||||||||||||
资料提供:赵若涓 责任编辑:张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