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介绍

中国古代玉器艺术

 

中国玉器制作的历史非常悠久。至迟在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磨制石器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了玉这种美丽的石头。从此,他们剖璞取玉,琢玉成器,创造了独特的玉器艺术。在先秦时期,玉器不仅具有审美价值,也可以显示身份,象征财富和权力,用作沟通天人的灵物,在西周时期还是当时礼的重要载体,甚至因其温润莹泽的优越属性而成为道德情操的化身。秦汉以后,玉器逐渐褪去其炫目的光晕,但仍承载着人们祛祸祈福、安康吉祥的美好愿望。因此,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不仅蕴涵着我们民族的心理、意识、趣味和好尚,更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与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超的制作工艺、鲜明的审美趋向与厚重的文化积淀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2010年国家文物局将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所藏39万件文物调拨中国国家博物馆,其中中国古代玉器占8万余件。本次《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展览从中撷取上起远古下迄清代的精品,并增添部分以往鲜有展示的馆内旧藏,展品近300件组。“古物存,可令国增文明。古物存,可知民敬贤英。古物存,能令民心感兴。”(康有为语)我希望广大的观众不仅通过《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展览进入玉器发展广袤而深邃的历史与艺术的时空中,深刻品味和感悟中国古代玉器所凝聚的民族精神,还要从这些原流散民间、幸存于世的艺术瑰宝中感受到保护、传承我们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重任!

 
 
 
  商代甲骨文“礼”字(上图所示),包括两个象形的部分,下边的“豆”表示盛放祭品的容器,上边的“曲”表示在器皿中有两串玉器。自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神权巫术主宰社会,这个字形象地说明了“礼”事神致福的原意以及玉器用于祭祀天地神鬼的礼仪功能。
玉的硬度远高于一般岩石,加工费力耗时,只有拥有权威的人才能够支配大量人力为他们制作数量众多、精美贵重的玉器,因此,玉器也是权力、地位和财富的标志。
 
【妇好墓出土玉器】妇好是商第23王武丁的配偶,拥有较高军权,主持祭祀活动。其墓出土随葬器物近2000件,其中玉器达755件。这些玉器除祭祀、仪仗用器外,主要是供玩赏的小型动物玉雕和装饰品,多为和田玉,也有少许岫岩玉和独山玉。 
 

弦纹琮
 
龙形玦
 
玉鹅
         

玉熊
 

高冠凤鸟佩
 
玉鱼
         

人头像
 
凤冠人像
 

兽面纹刀
 
 
 
 
  周代从神治走向德治,玉器亦成为礼制和最高伦理的载体。璧、圭、琮、璜、璋谓之“五瑞”;苍璧、黄琮、青圭、赤璋、白琥、玄璜作为“六器”以礼天地四方。玉的纹理、色泽、声音、硬度、质感所表现出的莹泽、舒扬,坚而韧、温而润的自然属性还被象征君子应该具备的仁、义、智、勇、洁等美德,所以讲究人格修养使君子“于玉比德”、“无故玉不去身”,追求“佩玉之度”、“佩环之声”的和谐举止和华美声貌。佩玉纳入生前死后礼的行为规范。
 

 
 
         

龙首纹璜
 
牙璋
   
         
《尔雅·释器》载:“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这里的“肉”与“好”分别指代玉器的实体与中心孔。
 

 
勾连云纹瑗
 
谷纹环
 
     
 
 
  商代甲骨文中的“宝”字写法如上图,意味室内藏贝藏玉。随着周王室日趋衰落,西周传统礼制亦告崩溃,用于祭祀、象征权威的礼玉因之式微。秦汉以后,饰玉作为俗世的珍宝越来越多地用于寻常生活。古人认为玉有祥瑞之征,能远祸近福辟邪除祟,所以玉常被制成衣冠发饰或其他随身物件。“吉祥”是饰玉一贯的母题。仙神瑞兽琼花,这些造型往往以含蓄或谐音的手法组成一定的装饰纹样,寓意着福寿绵长、富贵康宁、好德高洁以及夫妇和合、子孙繁盛等内容。
 

云龙佩
 
鱼莲巾环
 
双螭璧形绦环
         

孔雀形簪首
 
巧作牧牛图牌饰
 

龟吐云玛瑙饰件
 
 
 
  辽、金时期,北方契丹、女真民族的帝王都有不同季节游牧渔猎的习俗,以这种春、秋捕猎为题材的玉器被称作春水、秋山玉。春水玉主要表现用猎鹰捕捉天鹅的情景;秋山玉则多以虎、鹿、熊和柞树象征山林间的狩猎活动。元代蒙古族的狩猎活动在社会生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亦不乏此类题材的创作。


 

羊距骨形佩
 
立鹿饰件
 
鹘啄鹅饰件
         

人物山子
 
景宗降虎插件
 
鹘啄鹅带环
 
 
 
  从隋唐至清,出现了许多玉制文房、器皿等器物。这些玉器造型或高古或新颖,雕琢精美;可实用亦可赏玩,但材质主要表明其华丽贵重,和使用本身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多用于富贵人家的居室陈设。
 

兽形水注
 
螭衔灵芝双耳洗
 
葫芦形水盂
 
莲藕形笔架
 
玛瑙花瓣盏托
 
摄影:董清 摄影:董清 摄影:董清 摄影:董清
摄影:董清 摄影:董清 摄影:董清 摄影:王月前
摄影:王月前 摄影:王月前 摄影:王月前 摄影:王月前
摄影:王月前 摄影:王月前 摄影:王月前 摄影:王月前
摄影:王月前 摄影:王月前 摄影:王月前 摄影:王月前
 
 
 
展品推荐
展览实景
展览咨询
 
微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