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介绍

长城内外皆故乡——内蒙古文物菁华展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正北方,东西横跨近30个经度,在上百万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域内,不仅有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也有山脉、湖泊、盆地和沙漠戈壁。横贯东西的长城,见证着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形成了著名的“长城地带”。长城地带处于气候过渡带,是游牧和农耕生产方式的过渡地带,也是一条特殊的文化地带,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新石器时代,中国北方族群的经济生活是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狩猎的混合经济。距今3500年左右,受干冷气候影响,草原地区逐渐形成“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秦汉一统中原,北方匈奴崛起,长达数百年的汉匈战争,不仅加速了中国境内的民族融合,也掀起了席卷欧亚的民族大迁徙的序幕。此后,鲜卑自大兴安岭南下,建立了北魏王朝。唐宋时期,突厥、回鹘、契丹先后控制蒙古地区。13世纪,地跨欧亚的蒙古铁骑,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蒙古等草原民族逐渐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在北方各民族的不断兴替中,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碰撞交流、走向融合,在中华文明中书写了生机勃勃又多姿绚烂的篇章。

众多草原民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他们的血脉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他们的文化艺术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联合主办“长城内外皆故乡——内蒙古文物菁华展”,通过240多件套精品文物, 以“农牧结合的早期形态”“长城的修建与民族交融”“长城沿线多元文化的交融”三个部分,系统揭示内蒙古地区几千年来农耕与游牧文化交流、融合和升华的历史脉络,展现中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作为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和国家文化客厅,中国国家博物馆高度重视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衷心希望本次展览能够引导观众了解内蒙古地区多民族发展融合的历史和文化,真切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脉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品推荐
展览实景
展览咨询
微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