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介绍

根系中华——青少年爱国爱澳教育基地常设教育展

“根系中华——青少年爱国爱澳教育基地常设教育展”由澳门教育暨青年局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承办。本次展览使用约300张照片,33件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仿制品和13个多媒体,通过“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和“举世瞩目的现代化成就”三个部分,向观众呈现了中华文化千年传承、中国人民百年圆梦的历程。

展览序厅采用中国书画“卷轴”为设计思想,如徐徐开展的画卷般呈现着中华文化的灿烂悠远和发展脉络。中国版图和各民族介绍,则以多媒体表现方式,更形象地向青少年展现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此部分中,我们将看到国家博物馆的重要藏品、景德镇御窑为圆明园海晏堂烧制的陈设品“霁青金彩海晏河清瓷尊”仿制品。此瓷尊需多次入窑和施彩,制作集雕、贴、凸、压之大成,尽显陶瓷工艺精巧水平。

霁青金彩海晏河清瓷尊(仿制品)高31.3厘米、口径25.1厘米瓷尊是景德镇御窑为圆明园海晏堂烧制的陈设品,敞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部内敛,肩颈之间雕贴一对白色的展翅剪尾燕子作为耳。外壁施霁青色釉,以金彩绘蕉叶、缠枝花卉等纹饰,近足部饰粉彩仰莲纹及联珠纹。外底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字款。此瓷尊需多次入窑和施彩,制作集雕、贴、凸压之大成,工艺高超。

第一部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古建筑造型门为展墙,利用隔与透的纱墙,使展品与展板互相辉映,带着观众进入中国古代文化之门。第一单元“思想文化流派众多”,从百家争鸣、独尊儒术、三教合流,到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明清实学,简单论述了中国古代思想流派的源远流长、蓄积深厚;第二单元“书画艺术异彩纷呈”分别介绍中国在书法和绘画艺术方面的主要分类和发展情况。黄庭坚《行书青衣江题名卷》、赵孟頫《致景亮书札》、文徵明《行书琵琶行卷》、黄公望《溪山雨意图卷》等名家名作仿制品,将使得参观者能近距离感悟内中神韵意趣;此部分还有《孔子圣迹图册》演示、《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动画和甲骨文文字演变多媒体互动,大家可以看到难得一见的图册内页、“活”起来的画作演示和一目了然的文字演变历程。第三单元“科学技术贡献世界”分别介绍青铜铸造、冶铁技术、制瓷技术、天文学、地理学、医药学、农学、数学和四大发明等。此部分将采用“绘制青花瓷器互动游戏”“造纸流程动画”“针灸铜人演示”等多种多媒体形式,有助于青少年在轻松游戏和互动中了解科技贡献,体味工匠精神。

宋·黄庭坚《行书青衣江题名卷》(仿制品) 纵24.6厘米 横999.5厘米黄庭坚(公元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书法“宋四家”。黄庭坚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楷书得力于《瘗鹤铭》,草书学习怀素,行书是他最擅长的书体。

宋·佚名《果熟来禽图团扇》(仿制品) 纵26厘米 横25厘米这幅扇面中心画有一只红鹦嘴鸟,鸟儿站在花枝上,昂首翘尾,生机勃勃。画面上还有几颗熟透的果实,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致。整幅画面设色典雅,工笔细致,是典型的宋代宫廷花鸟画的风格。

元·赵孟頫《致景亮书札》(仿制品) 纵29厘米 横11.5厘米(每半开,共二开)赵孟頫(公元1254年—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居士、水精宫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是宋太祖十一世孙,后在元朝为官。赵孟頫博学多才,诗词、书画、音乐的造诣都很深厚。他追求“古意”,倡导“书画同源”,强调绘画中用笔的书法趣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元·黄公望《溪山雨意图卷》(仿制品) 纵26.9厘米 横106.5厘米黄公望(公元1269年—1354年),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晚号井西道人,江苏常熟人。黄公望与王蒙、吴镇、倪瓒并称“元四家”,代表作品有《富春山居图》。这件《溪山雨意图》是黄公望70岁左右的作品,是目前所见黄公望最早的画作。黄公望的绘画反映了中国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特点。

明·文徵明《行书琵琶行卷》(仿制品) 纵28.4厘米 横247厘米文徵明(公元1470年—1559年),名壁,字徵明,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与祝允明和王宠并称为明代书法“吴门三家”。他擅长绘制山水和花鸟,诗文学习白居易和苏轼。书法尤以行书和楷书见长

 

第二部分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包括“顽强不屈保卫家园”“坚持不懈救国图强”“团结抗战建立新中国”三个单元,运用砖墙、围栏和曲折的展线设计,展示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遭受内忧外患的深重灾难之际,中国人民在风雨飘摇中继续前进,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艰苦斗争、前赴后继,为谋求真理、救国图强,不屈探索、百折不挠的光辉历程。此部分展品中,有林则徐等合奏广东水师击败英军挑衅的奏折,八国联军分区占领北京的地图,严复翻译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手稿,还有方声洞烈士在参加黄花岗起义前给父亲写的绝笔书、周恩来赠送好友张鸿诰的诗“大江歌罢掉头东”条幅、方志敏烈士作《可爱的中国》手稿,以及沈钧儒、王造时等写下的抗日救亡题词、冯玉祥为决心抗日手书的中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等,它们见证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辉历程,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第二部分,展览特意设计了抗战宣传画木刻版画制作的互动项目,观众可以亲身感受一下抗日战争时期印制版画的过程。

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将收缴英、美等国的两万多箱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史称“虎门销烟”,表明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图为晏少翔、李林翔1959年创作的国画《虎门销烟》。

1900年,八国联军对北京实行分区占领而绘制的《京城各国暂分界址全图》(仿制品)

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示威游行,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损害中国主权以及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政策。图为北京大学游行队伍向天安门进发。

1935年5月,方志敏烈士遗作——《可爱的中国》(仿制品)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图为董希文1952年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

1949年9月,毛泽东起草、周恩来手书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仿制品)

第三部分举世瞩目的现代化成就,设计了开阔的展示空间,分别从“经济跨越发展”“教育科技欣欣向荣”“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人民生活迈向全面小康”四个方面,宏观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到经济腾飞、教育科技进步、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的不平凡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此部分展出了120余张照片和包括毛泽东为庆贺康藏青藏公路通车的题词、周恩来为鞍钢“三大工程”开工生产的题词、为庆祝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印发的《人民日报》号外、为庆祝“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联合印发的喜报等在内的多件展品,以及精心制作的《中国高铁》和《港珠澳大桥》视频等,直观生动地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国家经济社会面貌的沧桑巨变,以及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壮丽图景。

1954年12月,毛泽东为庆贺康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的题词(仿制品)

1956年7月,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重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

“复兴号”奔驰在京沪高铁线上。

1956年4月,山西省太原市扫盲协会编印的《市民识字课本》第一册(仿制品)

1964年10月16日,为庆祝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印发的《人民日报》号外(仿制品)

2008年9月27日16时43分,“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出舱后挥动中国国旗。

2016年9月,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落成启用。

2018年5月4日,澳门中学生在澳门学界“五四”青年节升旗仪式上。

1958年,中共江西省委员会、江西省人民委员会颁发给中共余江县委县人委的根除血吸虫病奖状(仿制品)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汾口镇湿地公园内的景观池塘与周边数千亩油菜花相映成趣。

展品推荐
展览实景
展览咨询
微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