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研究>研究机构>国博文保院>详细信息
国博科技周“我是文物修复师”系列讲座获好评

清洗加固文物用什么新材料才最安全?文物文献复制如何综合使用传统与现代印刷技术?手迹类文物是如何复制的?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铁质文物?……众多对于普通观众来说陌生但有趣的问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近期举办的“我是文物修复师”系列讲座中一一得到解答。

此次讲座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科技周系列活动之一,于5月20日至23日举办。讲座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文保院副院长王建平主持,来自文保院的赵丹丹、贾治安、吕雪菲、张然等四位有着丰富文物保护修复经验的专家接连举办四场讲座,向公众科普文物保护修复常识,不断提高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四位专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科技强国 科普惠民”的主题,聚焦文物保护修复的传统技艺应用与现代科技创新,通过多年积累的保护修复案例层层展开,运用大量照片、数据,深入浅出地把文物保护修复的基本常识和从业情怀传递给公众。赵丹丹讲述了现代科技在文物保护修复领域中的应用,特别是清洗加固方面使用的新材料及多种分析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贾治安从介绍传统油印、石印、凸印等技术出发,阐述了这些传统印刷技术与现代印刷工艺的紧密融合在文献文物复制中的作用;吕雪菲将自己从业多年总结的“手迹类文物复制性临摹技术”分享给大家,着重介绍了毛笔、钢笔、铅笔等手迹的临摹方法;张然以“哭泣的钢铁,何人拭其泪”为题,重点讲述了铁质文物出现腐蚀现象的原因,以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铁质文物的理念和方法。

讲座吸引了大量听众,他们中既有苍苍白发的老者,也有风华正茂的学生,更有部分业内人士。他们时而低头做笔记,时而拿起手机拍照记录,在讲座互动环节踊跃提问,气氛十分热烈。很多听众表示,通过听讲获益匪浅,不仅了解到文物保护修复中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更深刻地认识了文物保护修复的历史传承与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