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研究>研究机构>国博考古院>详细信息
民族与边疆地区考古研究所

进入新时代以来,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文化润疆”,中国国家博物馆站在承担历史使命的高度审视边疆考古的重大意义。2018年,国家博物馆对本馆考古工作重新加以定位,在考古院增设了民族与边疆地区考古研究所,开始将考古工作重心向边疆地区倾斜。民族与边疆地区考古研究所主要负责边疆地区及国外考古的调查、勘探、发掘和研究工作,不断探索和积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古代丝绸之路形成与变迁的考古实证。

 

(一)乌什吐尔遗址

遗址简介:乌什吐尔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玉奇吾斯塘乡西5公里处,坐落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渭干河东岸的绿洲台地之上。遗址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最长208米,东西最长123米,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东、南、北部均保存有城垣墙基,西部为临河断崖,局部城垣还筑有马面,东南部有一高大的瞭望台式建筑。

自2019年开始,国家博物馆牵头联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阿克苏地区文博院等单位对乌什吐尔遗址开展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发掘清理的主要遗迹有房屋、排房、灰坑、灶坑、储粮仓棚、排水管道。出土遗物主要有陶器、建筑废弃物、动物骨骼、铜钱、铜器以及少量塑像残片、木器、铁器、玻璃器、玉石器、骨器、粮食种子、果核、纺织品等。值得重视的是,2021年遗址出土了一件与秦汉国家祭祀遗址出土玉人极为相似的玉人残件,或可为寻找西域都护府提供重要线索,此外还出土了十数枚五铢钱,有可能将遗址的年代进一步提早至西汉。

根据近年的考古工作,我们初步判断乌什吐尔古城遗址延续使用时间较长,现存遗迹的主体年代为魏晋至唐代。城中建筑经历了多次翻修重建,尚不能完全排除遗址在更早时期为佛寺建筑的可能性,但至少在唐代,此处应不是佛寺,而非常有可能是柘厥关。

2023年乌什吐尔遗址发掘情况: 2022年乌什吐尔遗址发掘情况: 2021年乌什吐尔遗址发掘情况: 2020年乌什吐尔遗址发掘情况:

 

(二)玉孜干遗址

遗址简介:玉孜干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阿瓦提乡阿瓦提村二组东侧200米。城垣平面近圆形,东西长465米,南北宽400米。垣墙上窄下宽,底部宽10*15米,残高2*3.5米。高台位于城址内的中心位置,是城址内唯一地面可见的遗迹,平面呈椭圆形,南北长60米,东西宽50米。

在国家文物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自2020年开始对玉孜干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通过近两年对城内高台的发掘,明确了城内高台为平面近方形的城址,四周为宽约9米的墙体。墙体明显分为两期,第二期墙体应是对第一期墙体的补砌沿用。方形城址墙体内侧的北、西、南三面均有宽约60—80厘米的二层台。墙体外侧有一斜坡状护坡堆积。对最晚期活动面的两块动物骨骼进行碳十四年代测定,年代为公元前550-公元前400年之间,这说明至迟到春秋中晚期,在塔里木盆地的北缘从库尔勒到轮台一线都已经有城市分布。

2023年玉孜干遗址发掘情况: 2021年玉孜干遗址发掘情况: 2020年玉孜干遗址发掘情况:

 

(三)古龟兹地区古代城址、戍堡及佛寺遗址调查

2021年10月9日至10月2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乌什吐尔遗址考古队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柯坪、新和、沙雅等市县进行考古调查,主要调查对象为上述市县范围内汉唐时期的古城遗址,以期与乌什吐尔遗址进行比对联系,进一步梳理汉唐时期西域军政建置。本次调查工作得到了阿克苏地区文旅局和文博院的大力支持,取得了预期效果。

本次共调查古遗址50余处,基本涵盖了上述四个县市较为重要的古城遗址,对调查的全部遗址进行了测绘和拍照,并对其中30余个遗址进行了航拍。这些调查资料目前正在后期整理中,2022年计划将其中较为重要的遗址资料整理并发表,并继续在库车周边的拜城、温宿、乌什、阿瓦提县等地进行调查。

在库车可可沙遗址调查

在库车唐王城遗址进行测绘

对新和县玉尔衮古城遗址进行拍照

2023年阿克苏地区考古调查项目: 2023年新疆沙雅县汉唐遗址考古调查项目:

 

(四)陕西陈仓下站遗址

遗址简介:下站祭祀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潘溪镇下站村,地处秦岭北麓渭河南岸的台塬之上,东西两侧为冲沟,台塬南北长约4.3千米,东西宽约600米,南北狭长,北距渭河河道仅800余米。遗址位于台塬中部偏北,东西宽540米,南北约430米,总面积约23万平米。经田野调查和勘探,初步明确该遗址中心有一处面积较大的砖瓦堆积区,约2000平方米,平面呈不规则“凹”字型,砖瓦堆积区及周边分布有各类祭祀坑,总计1400余座。祭祀坑形制主要分为长方形和长条形两种类型。长方形祭祀坑较多,主要分布于砖瓦堆积区西侧,方向基本为东西向。长条形祭祀坑分布于砖瓦堆积区东侧,南北向平行分布,分布范围约7万平米,宽窄相间,宽则1米,窄则0.6米,长度一般约120米。

2023年陕西陈仓下站遗址发掘情况: 2022年陕西陈仓下站遗址发掘情况: 2020年陕西陈仓下站遗址发掘情况:

 

(五)甘肃陇东周秦文明调查

2019年11月,考古院民族与边疆考古所对陇东地区的平凉、庆阳两市境内的泾河及其支流进行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及发掘,以商周、秦汉时期遗址为重点,总结不同时期遗址的分布规律及演变,从而为研究关中腹地对西北疆域的控制模式、交通路线、军事防御等课题铺垫基础资料。

 

(六)蒙古国考古项目

遗址简介:石特尔墓地位于蒙古国中央省境内,车勒县东北约20公里处,东北方向背靠一处低矮的小山。墓地分东、西2区,彼此相距约1.2公里。东区面积约6.5万平方米,墓葬数量约161座;西区面积约7万平方米,墓葬数量约257座;墓地总面积约13.5万平方米,墓葬数量总计约418座。墓葬地上全部为圆形石碓墓,根据石碓的直径大小,可将墓地内的墓葬分为三个等级:大型墓,直径约12米左右;中型墓,直径约10米左右;小型墓,直径约6—7米左右。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4′36.85″,北纬48°31′52.57″。

2018年蒙古国考古项目发掘情况: 2019年蒙古国考古项目整理情况:


(七)中亚考古调研项目

1.项目背景

习总书记强调,要推进文明交流互鉴,重视人文合作,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的学术研究、理论支撑、话语体系建设。近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密切开展国际合作与人文交流,并以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为重点,不断扩展考古学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高水平发展贡献国博力量。2018年至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队走出国门,与蒙古国同行联合发掘了该国中央省石特尔匈奴文化墓地,充分展现了汉代草原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动。2023年,为寻找古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互鉴的代表性物证,国博考古院于9月份赴中亚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开展实地调研,重点关注张骞凿空西域之前丝绸之路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与冶金术传播。

 

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陈列“金人”

 

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陈列黄金饰品

 

2.考古成果

本次调研工作主要对中亚地区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的遗存、遗物进行考察,并特别重视冶金考古相关材料的收集。由于时间所限,在哈萨克斯坦,重点对该国的国家博物馆进行了考察。乌兹别斯坦的调研涉及塔什干和撒马尔罕两个地区。在塔什干,考察了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历史博物馆、塔什干博物馆、科学院考古所以及库雍、撒尔马力克、东肯遗址。在撒马尔罕,考察了撒马尔罕州立博物馆以及凯布、赛康、陶力布洛克遗址。

 

乌兹别克库雍遗址

 

乌兹别克凯布矿冶遗址

 

乌兹别克大型石构遗迹


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黄金展厅展出的8具斯基泰-萨卡时期“金人”以及大量珠宝首饰等黄金制品,显示出古代精湛的矿冶技术与黄金工艺。乌兹别克斯坦博物馆陈列的采矿工具和考古遗址发现的采矿遗存揭示了该地区早期矿业、冶金的生产模式,反映了该地区早期冶金术传播交流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