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对一件新见铭文铜戈进行了简要介绍,认为其年代为战国中晚期,国别属齐。戈铭中的“乐成(城)”二字应系地名,地望待考。
【关键词】铜戈 铭文 乐成(城)
2009年11月中旬,笔者在山东省淄博市调研期间,曾在一藏友家中得见一件铭文铜戈。
此戈直内长胡,狭长援弧曲上扬,柳叶状尖锋;窄长胡,上有半圆形三穿;长内略上翘,上有一长方形穿孔,内部三面开刃,后缘微向上斜;阑部凸起,下阑略残。内上有铸款铭文一行三字。援长14.0,援中宽2.1厘米;内长9.9,内宽2.5厘米;阑残长9.2厘米;通长23.5厘米(图一:1)。
从形制上看,此戈属刃内长胡三穿戈[1],与河北省临城柏畅城兵器窖藏坑出土II式铜戈柏002[2]、河南省宜阳城角村出土铜戈[3]类似,年代可断为战国中晚期。
此戈内部铸有三字铭文(图一:2),首字可释为“乐”字,从字形看,上部从“卣”而不从“白”,与常见“乐”字写法小有不同;另两字为“成”和“左”;连读即为“乐成左”。“乐成(城)”应系地名,即铸造此戈的城邑名,“左”应是铸造机构的省称,指代“左库”[4]。此戈的铭文特点,符合井中伟先生总结的齐戈铭文中“地名+‘左’”的常见体例[5],可初步判定为战国中晚期的齐国铜戈。“乐成(城)”同类兵器铭文以前未曾见诸报道,其地望待考。
附记:此戈在器型辨伪和铭文释读方面曾求教于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的吴振武、吴良宝先生和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的井中伟先生;淄博之行的调研经费由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北方系青铜兵器整合研究”(项目号10CKG002)提供。在此一并致谢!
注释:
[1] 即井中伟先生所划分的中原地区东周乙类DaII式铜戈,参见井中伟《早期中国青铜戈·戟研究》,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101、106页。
[2] 刘龙启、李振奇:《河北临城柏畅城发现战国兵器》,《文物》1988年第3期。
[3] 刘余力、褚卫红:《洛阳宜阳县城角村发现战国有铭铜戈》,《文物》2004年第9期。
[4] 董珊:《战国题铭与工官制度》,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第194-197页。
[5] 同[1],第211页。
(责任编辑 冯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