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至8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文化和旅游部文物修复技能人才提升基地、金属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协办的两期“金属文物保护修复高级人才培训班”顺利收官。培训紧扣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与《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意见》要求,聚焦金属文物保护修复骨干人才培育,着力提升从业者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
培训报名踊跃,主办方严格筛选录取20名学员,均为省级以上文博单位正式员工,具备相关工作经验和职称要求。培训分两期进行,采用“理论+实践”融合模式,确保专业性与针对性。理论课程涵盖政策法规与标准化建设、文物科学价值与制作工艺、腐蚀劣化机理、科学检测分析技术、病害评估方法及保护修复材料与技术等关键内容。授课师资阵容强大,包括6名馆外行业专家、5名国博退休资深专家及14名国博文保院高级职称为主的专业人员,确保教学兼具前沿性与实用性。
开班仪式
授课老师指导分析检测
实践环节以秭归县屈原纪念馆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为依托,要求学员独立开展1件青铜文物全流程修复:从信息采集、分析检测、方案编制,到修复实施与档案编写,全方位锤炼保护修复技能。
学员实操
此次培训成效显著:学员知识与技能得到系统提升,为各地金属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注入新动能,助力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训期间,教师、学员与文保院人员充分交流,为后续研究与合作筑牢基础。同时,培训为两大基地积累了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夯实了基地作为科技研发、人才孵化、成果辐射、交流合作中心的功能。
未来,国博将持续依托优势平台,举办高水平培训,不断提升我国文物保护修复水平,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