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研究>学术动态>详细信息
国博新书 | 《百川汇流:各民族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出版
2025-09-04     中国国家博物馆

《百川汇流:各民族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中国国家博物馆编著,李游、赵坤、冯正国等撰
2025年9月出版

 

本书通过对这些珍贵文物的多维度解读,系统展现出各民族间由松散到紧密、由多元趋向一体,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强大认同,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认识中华民族起源、形成、发展的演进规律。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 罗文利

 

本书匠心独运,没有把眼光仅仅停留在文物和文物简单介绍上,而是以作者本身的精深专业知识,以宏观的视野围绕文物纵横议论,或谈文物背景,或论当时历史,或讲各民族交往特点,使每一件文物都带有一段不平凡的历史,每一篇文字说明不亚于一篇雅俗共赏的学术论文,连在一起不啻一部中华民族的简明通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史金波

 

本书利用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品丰富的独特有利条件,将珍贵文物和权威解读有机结合起来,无缝衔接,珠联璧合,为读者展现出一幅中华民族演进史的宏大画卷,立体而厚重,令人赏心悦目。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原所长 张云

 

本书以恢宏的视野和严谨的态度,将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远古追溯到近现代,论证中华文明起源多元、发展一体的历史规律,既有理论上的高度概括,又有生动具体的历史细节。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原院长 苍铭

 

【书籍特色】

国博团队打造,专家联袂推荐

国博专家团队从浩如烟海的馆藏珍品中精选出近百件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的文物,将珍贵文物和权威解读有机结合起来,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确保内容的权威性与前沿性,全方位展现出中华民族演进史的宏大画卷。学界专家高度认可并联袂推荐。

宏阔视野,贯通古今,可读性强

上溯远古文明萌芽,下至“中华民族”写入宪法,纵贯万年,生动诠释“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力印证我国各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历史事实。

百幅珍贵高清大图,足不出户逛博物馆

中国“最美的书”设计师匠心打造,全彩印刷,将近百幅国博珍藏高清大图以博物馆级的视觉标准呈现。文物细节纤毫毕现,足不出户,即可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中华文明深度游。

 

【内容简介】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本书从中国国家博物馆浩如烟海的馆藏珍品中精选出近百件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的文物,让文物“开口”讲述古老的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融合、共生的内在逻辑以及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展现古往今来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呈现一幅完整的“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宏大画卷。书中承载时光印记的文物,从历史深处走来,激发我们的历史自觉和历史担当,让“我们”的故事,永远续写在中华大地上。

 

【作者简介】

中国国家博物馆编著

执行主编:

陈煜,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主要代表作有《文物中国史》《大朝盛衰》《启蒙的艺术》等。

撰稿:

李游,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保管部民族民俗文物室主任、副研究馆员。

赵坤,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

冯正国,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

郭小影,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副研究馆员。

胡佳奇,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

 

【书籍目录】

第一编 中华文明的孕育与萌芽

远古时期 寻根追流 文明溯源

大三棱尖状石器:中华先民的挖掘工具

骨耜:河姆渡人稻作农业的聪明智慧

刻符号陶片:古代文字的起源

红山玉龙:“中华第一龙”

商周时期 宅兹中国 华夷五方

玉戚:礼制及仪式的重要载体

“宜侯夨”簋:西周分封制的重要物证

虢国青铜器:见证西周礼制的“虢宝”

狼噬牛纹金牌饰:古代北方草原文化的多样性与民族交融

错金银犀牛青铜带钩:民族间文化传播的有力见证

人形青铜灯:青铜器里的夷夏文化交流

 

第二编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开创

秦汉时期 均一天下 夷狄慕义

青铜量器:度量衡制度的统一与发展

“中国大宁”瑞兽博局纹鎏金铜镜:铜镜里的“中国观”

《熹平石经》: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

“单于和亲”砖范:两汉和亲政策下的民族交融

两汉时期的少数民族官印:民族“归义”

魏晋南北朝 五胡竞起 迁徙交融

“二爨碑”:南中大姓的崛起及民族融合

《元鉴妃吐谷浑氏墓志》拓片:拓跋鲜卑的族际通婚与民族融合

万岁千秋神鸟画像砖:南北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马头鹿角形金步摇:步摇文化在北方的传播

合背“永通万国”铜钱:北周朝廷改革的历史见证

 

第三编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化融合

隋唐五代 海纳百川 文化互鉴

北庭都护府残文书册:西部边疆的开拓、巩固与发展

唐代西州书文:唐代对吐鲁番地区的经营与征纳

饺子、点心及食具:蕴于饮食中的文化交往

唐代陶俑:兼收并蓄的多彩文化

墨绿地狩猎纹印花纱:丝绸之路上的经济文化交流

辽宋夏金元 分立角逐 归于一统

契丹文鎏金铜钱:契丹民族的汉化及“契汉一体”的践行绿釉云龙纹马镫壶:契丹人游牧生活中的汉文化元素

宋番人献宝青玉把件:朝贡贸易的发展与深化

西夏文敕牌:国家严密管理、皇权至上的体现

天盛元宝背“西”铜钱:最早见于著录的西夏铸币

柳毅传书故事场面青铜镜:金人铜镜中的汉地故事

《成吉思汗像》:蒙古族的形成与元朝建立

至元通行宝钞;元政府对吐蕃的管辖

胡人与狮题材文物:狮子的传入及其艺术形式的“中国化”

明清时期 华夷如一 因俗而治

木答里山卫指挥使司印:明朝对东北边疆的经营

《么些图卷》:纳西族的迁徙与融合

班着尔领真袭国师之职制诰:藏传佛教在青海地区治理中的纽带作用

土尔扈特东归历史图像:民族向心力的体现

《东宁陈氏番俗图》册:清代开发治理台湾的历史印记

《皇清职贡图》卷:民族图册的集大成者

清代奔子栏地区之委牌、执照:滇西北民族地区的一体化进程

道光二十二年“世袭蒗蕖州知州印”: 土司制度在民族地区的演变

 

第四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觉醒与铸牢

清末民初 邦畿千里 维民所止

冯子材部《镇南关大捷图》:清末中西战争第一大捷

西藏人民抗英的武器:谱写反抗侵略的悲壮篇章

梁启超政治论文和提案稿本:早期民族思想的演进

中华民国五色旗:“五族共和”思想的具象体现

民国时期 同胞共风雨 携手铸山河

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发布民族政策的布告:长征路上民族情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

东北抗联总指挥周保中用的毛瑟手枪:各族兄弟并肩御敌的历史物证

琼崖纵队使用的手榴弹弹带:海南各族人民联合抗日的见证

广西壮族韦明忠等参加革命的誓词:56个民族擎起鲜红的旗帜

新中国成立以来 勠力同心 赴新征程

安陲苗族人民向毛主席报告成立苗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信:开启民族和谐新纪元

喀什市第一次全国基层选举时的选民榜:新时期的人民民主建设

西双版纳傣族头人的任职通知等文书:从“官家”到“公民”

《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壁画:中国人民对美好新生活的憧憬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表决票:“中华民族”首次写入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