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进库尔勒玉孜干、库车乌什吐尔两遗址的考古工作,广泛、深入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2024年11月28日—12月1日,由国家博物馆主办、国家博物馆考古院承办的“2024年国家博物馆新疆玉孜干、乌什吐尔遗址考古现场研讨会”在新疆库尔勒市、库车市召开。
11月29日上午,会议在库尔勒开幕。与会专家参观玉孜干遗址发掘现场,实地考察玉孜干遗址中发掘清理的圆形城垣、中央高台等主要遗迹,并观摩早晚两期遗存中陶器、动植物标本等出土遗物,项目执行领队钱静轩副研究馆员做现场汇报。29日下午,专家们在会务人员陪同下抵达库车市,并于30日上午赴乌什吐尔考古工地,参观古城遗址发掘现场,在工作站观摩遗址中2019年—2024年出土的各类文物,项目负责人牛健哲副研究馆员做现场汇报。
钱静轩(左二)在玉孜干遗址现场汇报发掘收获
牛健哲(左二)在乌什吐尔遗址现场汇报发掘收获
11月30日下午,专家研讨会召开,由国家博物馆考古院副院长、研究馆员游富祥主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考古处何李处长出席会议。国家博物馆考古院钱静轩、牛健哲分别就玉孜干遗址、乌什吐尔遗址的考古成果做主题报告,介绍了两遗址近年考古发掘工作取得的诸多重要新发现。随后,与会专家结合参观考古现场、观摩出土文物、听取项目汇报基础上的心得,围绕玉孜干、乌什吐尔两遗址的考古新发现畅所欲言,展开热烈讨论,从不同学科角度对边疆考古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专家们充分肯定两遗址发掘、研究团队取得的丰硕成果,回顾了各自单位与国博考古院在新疆合作开展考古工作的渊源,期望国博考古院在研究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早期文明演进及融入中国大一统格局的历史进程、汉唐王朝对西域国土的有效治理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历程等历史课题上作出更大贡献。专家们认为两遗址今后的考古工作应当坚持“大考古”思路,加强多学科合作,深入开展冶金考古、植物考古和生业考古,提高数字信息采集和处理、利用水平,做好遗址保护规划和对公众展示方面的工作,并更加重视新疆考古的社会和政治意义。此外,专家建议国博考古院与地方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紧密协作,在两遗址积极推进考古遗址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并尽早发表考古成果报告,以惠及学界和大众。最后,游富祥副院长进行了会议总结,感谢与会专家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表示本次会议成果必将为边疆考古工作深入开展发挥重要指导意义,并提出研讨会应及时召开,以充分集思广益,促进考古学科更好发展。
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阿克苏地区文旅局、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库车市龟兹博物馆(龟兹文化研究中心)及国家博物馆的专家学者参与会议。
与会专家学者及会务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