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召开“馆藏碑帖的文献学价值”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国博研究院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首都博物馆、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首都图书馆等单位及我馆的多位专家参加了研讨,国博研究院院长陈煜出席并致开幕辞。
研讨会上,围绕“馆藏碑帖的文献学价值”的议题,21位嘉宾作为代表进行学术演讲。演讲内容结合近几年对馆藏碑帖整理定级的成果,从“碑帖与文献学”“碑帖与书法学”“馆藏碑帖研究”这三个单元进行深入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赵超研究员以魏晋南北朝隋唐墓志的整理为基础,从石刻文献与传世文献的各自特点;墓志整理中的作伪、误读等问题;由墓志材料看古代石刻的文献价值这三个方面,论述了石刻拓本的文献学价值。北京大学图书馆胡海帆研究员通过近几年参与国博馆藏碑帖定级整理工作的发现,结合自身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如何利用国博丛帖对各类新资料进行发掘整理研究,并指出国博馆藏碑帖拓本的一些特色和优势。国家博物馆书画院研究馆员杨军则以国博馆藏《北凉以来写经残卷》为例,通过对其书法特征和美学意涵的挖掘,阐释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发展的时空格局。故宫博物院冯小夏副研究馆员考据故宫藏宋拓《九成宫醴泉铭》胜芳王氏本,还原其清代散轶又复归全本的收藏脉络,认为其版本既体现出传世宋拓早本的特色,亦彰显出古代善本的不同风格之美。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宋凯以国图藏《高湜墓志》为例,着重考证其名人钤印、题签、批注、题跋及录文,展现了碑帖文献的校勘学价值。首都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李文琪、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绳博、首都图书馆馆员苏航等几位,则主要介绍自身机构收藏展览碑帖拓本的情况和特色。我馆藏品保管部副研究馆员李瑞振介绍了馆藏碑帖中的精品—宋元拓本,提出其具有版本珍贵、递藏有序、类型丰富、保存完好的特点。其他参会嘉宾从书法史与文献学的综合研究,碑帖文本考证、碑帖学理论研究和碑帖修复保管等多个角度,介绍了自己当前碑帖研究的方向和最新成果。
嘉宾演讲后,与会专家学者对发言题目和内容作了进一步的交流与总结。会议嘉宾结合自身了解的学术新资讯和成果,对发言题目中的一些疑问进行补充和解释。赵超先生强调了碑帖研究学者应更重视第一手资料,并提出了建立全国性石刻资料总目和数据库的希望。胡海帆先生则表达对青年学者参与碑帖研究的欢迎和鼓励,认为各收藏机构应重视加强学术交流和资料流通。在场的研究人员都提出碑帖研究应做好新老传承,多向前辈学者学习经验,也希望青年学者之间能有更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本次是国博古籍文献研究学术研讨的第三次会议,推动了国博与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及专家学者的深度合作,也为馆藏文献的保管、整理、研究、展览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