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研究>学术动态>详细信息
国博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馆藏脆弱铁质文物劣化机理及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综合绩效评价通过
2024-06-05     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4年4月1日,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组织专家对中国国家博物馆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馆藏脆弱铁质文物劣化机理及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20YFC1522100)进行了项目综合绩效评价。评审专家组由9位技术专家及3位财务专家组成。项目负责人、各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项目推荐单位及行业部门代表20余人参会。

 

 

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汇报,观看了示范工程技术应用视频,审阅了相关材料,经质询与讨论,一致认为项目提交的资料完整、规范,符合综合绩效评价要求;项目开展了系统研究工作,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的各项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达到了预期目标;项目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开展了多项应用示范,效果良好;项目组织有序,管理规范,数据汇交方案合理,人才培养情况良好。专家组认可项目通过综合绩效评价,并建议进一步开展成果推广应用,加强效果跟踪。2024年5月16日,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印发综合绩效评价结论正式通知。项目综合绩效评价结论为通过,绩效等级为合格,各课题绩效评价结论均为通过。

“馆藏脆弱铁质文物劣化机理及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牵头,中国国家博物馆首席文保师潘路研究馆员为项目负责人,联合北京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10家单位共同组成研究团队,执行周期为2020年10月至2023年9月。

项目围绕馆藏脆弱铁质文物综合病害防治的总体目标,明确了馆藏脆弱铁质文物典型病害机理和环境因素作用,研发了稳定性评估关键技术、常用保护材料和方法评估关键技术、新型稳定性处理技术、设备和材料、风险评估和预防性保护方法,制定了新一代综合病害防治技术规程并编写了馆藏脆弱铁质文物评估与保护技术手册,开展了多项应用示范,促进了我国馆藏脆弱铁质文物保护能力的全面提升。

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共13类130项,其中新原理1项,新技术7项,新设备2台,新材料5种,新方法5项,系统和数据库2套,应用解决方案3项,手册1部,应用示范4项,知识产权14项,标准规范送审稿1份,培养研究生或青年骨干20名,科技报告67篇。

项目综合运用各项新技术、设备和材料,开展了综合病害防治应用示范,建立和优化了馆藏脆弱铁质文物成套保护技术,实现了馆藏脆弱铁质文物保护技术实验室研究—实验观测—优化改进—应用示范—应用后监测的全周期一体化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