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研究>学术动态>详细信息
中国国家博物馆携手中国人民大学举办“延安十三年与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研讨:陕甘宁边区货币与金融政策学术研讨
2023-12-13     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3年12月7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的“延安十三年与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研讨:陕甘宁边区货币与金融政策学术研讨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莉、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易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黑龙江财经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钱币博物馆的15位专家学者,就研讨会主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保管部主任王志强主持。

 

 

研讨会围绕“陕甘宁边区货币与金融政策”为主题,与会专家学者从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金融政策与实践、红色货币的溯源、利用与启示等相关方向出发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陕甘宁边区货币与金融政策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对党领导的其它根据地及解放区的建设,对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反映陕甘宁根据地及其它根据地、解放区的货币、金融相关文物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应当加大对其展览展示力度,让更多观众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货币金融政策,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也让革命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何平提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纸币发行和流通实践,既在资金的组织和财力的动员上支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又在货币理论上用实践提供了货币建设可以遵循的原则和思想。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兰日旭指出陕甘宁边区政府将铸币税“用之于民、还之于民”,巩固了与人民之间的经济关系,自然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高级经济师、西安培华学院客座教授赵晓明通过对抗战时期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相关汇款单的研究,揭示了穿越抗日战火的金融汇路。中国钱币博物馆研究信息部研究馆员王纪洁指出陈云在商业流通券的成功发行和边区克服经济困难、化解金融风险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副教授程翔认为陕甘宁边区的红色金融是我国自主金融体系的实践和价值源流。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张燚明查阅大量一手史料,厘清了国共两党围绕陕甘宁边区“建设救国公债”发行的博弈。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征集与鉴定部副研究馆员张安昊指出中央革命根据地造币厂曾通过制造白区银元,解决了紧缺的物资问题,突破了白区经济封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祁敬宇评析了陕甘宁边区银行货币金融政策在中共党史、金融史等领域的重要地位。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研究馆员安跃华指出西北巩固农币公债券的发行是中国共产党运用证券工具调节金融、稳定经济、巩固政权的积极探索。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徐德莉认为抗日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税收、国债和发行货币的“三驾马车”有效应对了日军伪造货币。黑龙江财经学院金融学院高级经济师李良增对金融强国视角下陕甘宁边区货币与金融政策当代价值展开了思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婧提出应以底线思维、开放思维和全方位思维应对新时代经济安全威胁。河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康金莉认为华北地区货币管理策略对解放区经济恢复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为统一全国货币发行奠定了基础。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工作部副研究馆员李雪以策展人视角对馆藏陕甘宁根据地货币进行了梳理,探讨了推出根据地货币相关展览的可行性。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工作部副研究馆员傅琳则结合馆藏分析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钱币的美学价值。

 

 

本次研讨会是落实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人民大学开展战略合作的一项有力举措,也是全力建设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的一次生动实践,为开展“延安十三年与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的研究贡献了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