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8日至29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青铜器与文明交流——第三届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论坛”在国家博物馆召开。此次论坛由国博研究院、馆刊编辑部与北京大学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所合作承办,邀请了海内外研究机构、博物馆和高校的近40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围绕“青铜器与文明交流”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词。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丁鹏勃主持论坛开幕式。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凤瀚,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日本九州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院教授宫本一夫,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昌平,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苏荣誉,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赵平安作主旨发言。与会学者围绕“青铜器视角下的文明交流研究”“海内外博物馆藏青铜器研究”等议题进行学术交流,分享了关于商周考古与金文研究的最新成果。
此次研讨会汇集国内外青铜器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与青年学者,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及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同时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系列学术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百十国博献上了一份青铜厚礼。
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论坛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专业学术论坛,旨在为国内外青铜器研究领域的学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青铜器研究新成果、新观点及新思考的平台,推进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此前已成功举办过两届。
论坛议程
论坛开幕式(主持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丁鹏勃) |
|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致辞 |
|
第一场(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严志斌) |
|
朱凤瀚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
酒务头墓地与“天黽獻”器群 |
李零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
说觯——关于酒器分类的再认识 |
宫本一夫 (日本九州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院教授,线上) |
西周时期甬钟的出现 |
张昌平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线上) |
论殷墟文化时期的镶嵌绿松石青铜器——从国博收藏的镶嵌绿松石方缶和兵器谈起 |
苏荣誉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 研究所研究员) |
论圆雕鸟饰口沿的青铜盘——兼及青铜器装饰的连续与间断 |
方勤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线上) |
楚国西周铜器与楚文化起源探析 |
赵平安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历史系教授,线上) |
“達”字新证 |
第二场(主持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苏荣誉) |
|
李刚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 |
朱开沟遗址部分青铜器的定名 与年代问题 |
陈小三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线上) |
妇好、子方与并地 |
黎婉欣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副教授) |
“有来艰自西”——山西出土商后期遗存与商王朝的西土经略 |
常怀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副研究员,线上) |
太行山东麓北段的商周之际青铜文化 ——从张家洼遗址的新发现谈起 |
夏含夷 (美国芝加哥大学 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线上) |
再论周懿王“天再旦于郑”与西周时代两代三王的年代:一个大胆的实验 |
田伟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
天马—曲村遗址所见铸铜遗存 及相关问题研究 |
崎川隆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 线上) |
商周青铜器铭文铸造中的“单字模”复制技术——以淅川和尚岭二号墓出土编钟编鎛铭文为例 |
石安瑞 (德国汉堡大学写本文化 研究中心研究员,线上) |
“一则治”——论战国晚期韩国兵器铭文制作的规范化过程及相关诸问题 |
梅建军 (英国剑桥大学麦克唐纳 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线上) |
西周含砷青铜甬钟的发现及相关问题 |
谢明文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 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线上) |
谈谈“用”的一种用法 |
第三场(主持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长聘副教授韩巍) |
|
汪涛 (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研究员,线上) |
《古伯尊》铭文所反映的商周时期 “择器”之占卜 |
柳扬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 亚洲艺术部主任,线上) |
亚若癸簋及晚商带扉棱无耳簋考察 |
韩雪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 |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十件商代青铜器 |
孙思雅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 |
从国博藏长甶编钟看西周早中期甬钟用乐制度 |
霍宏伟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 |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铜镜传世品要素考察 |
苏强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元代吴江州儒学铜钟探析 |
马今洪 (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线上) |
上海博物馆藏李峪出土的青铜器 |
胡嘉麟 (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线上) |
上海博物馆藏执铃的考古学研究 |
何景成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 线上) |
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藏青铜铙 及相关问题研究 |
张经 (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 |
大英博物馆藏人兽形青铜部件简论 |
第四场(主持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李刚) |
|
严志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
康宫与凤雏建筑基址 |
刘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 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
谈师遽器蕴含的西周制度变革信息 |
韩巍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长聘副教授) |
大河口M6096出土兑盆年代献疑 ——兼论西周中晚期的鼎、盆组合探究 |
杨坤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 |
|
冯峰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 |
关于徐阳墓地的几个问题 |
刘丽 (中国社会科学院 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
西周册命铭文中的“命”与“诰” |
韦心滢 (上海博物馆副研究员,线上)
|
集体的记忆、不朽的传承 ——家族铭文书写 |
陈英杰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线上) |
西周金文中的王称问题
|
翟胜利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 |
九鼎叙事考辨 |
论坛总结发言(国博研究院副院长霍宏伟) |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