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教>最新活动>讲解导览>详细信息
专家讲解|2025年9月推出8场专题导赏,点击查看→
2025-09-17

 

中国国家博物馆“专家讲解周”将在九月推出8场专家讲解。时值全国科普月之际,本期专家讲解以科普为核心,围绕“科技的力量”等专题展览及“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开,通过专题导赏,带您从不同视角看展览、赏文物、观古今,感受文化的永恒魅力。

 

2025年9月专家讲解安排表

 

 

 

预约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访问“国博讲解预约”小程序,进入“讲解预约”,根据专题内容进行付费报名。报名成功后,可点击小程序下方“预约记录”,在“预约记录”中查看相关信息。本月首场专家讲解已于9月17日开始预约。(每场专家讲解提前7天开启预约,具体讲解时间请关注国博官方平台预告)

 

 

注意事项:专家讲解预约不含入馆资格,成功付费预约“专家讲解”的观众,请在讲解当日从国家博物馆北门西侧入口凭有效证件核录后,通过安检入馆,请于讲解开始前10分钟抵达集合地点,由工作人员检录手机预约信息后按时开始讲解,请您合理安排时间。讲解期间,请勿使用任何设备录音、摄影摄像。讲解过程中,请您妥善保管讲解耳机,耳机如有丢失需收取200元/个赔偿金。讲解预约不包含免费入馆凭证及收费展展览门票,请确保具备入馆条件或相应展览门票再进行预约。

 

 

专家讲解·内容简介

 

农业起源与早期发展

2025年9月23日(周二)14:30—15:30

讲解展览:古代中国(远古时期)

展厅:北20—北25、南15—南20展厅 

 

 

主讲人:邱振威,理学博士,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考古、环境考古、田野考古。主要学术成果:论文《上山文化水稻植硅体研究的几点思考》《河北康保县兴隆遗址2018—2019年植物遗存浮选结果及分析》“Excavation at Hanjing site yields evidence of early rice cultivation in the Huai River more than 8000 years ago”等。

讲解内容:农业作为人地关系的经典体现,其发展历程几乎与中国的万年文化史同步展开。回溯至农业尚未形成之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野生植物采集、管理、栽培以及野生动物利用与驯化的过程。随着作物驯化和家畜驯养的完成,农业逐渐成为先民的主要生计方式,并促使古代中国经济形态以农业生产为主导。考古发现与研究揭示了众多农业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的重要文化遗存,特别是起源于中国北方的粟作农业和南方的稻作农业,展示了古代中国在全球农业及粮食生产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本次讲解将聚焦“古代中国”展览远古时期展出的代表性物证,通过它们一窥中国古代先民在农业领域的独特贡献与非凡智慧,以及对世界农业史的重要影响。

 

早期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2025年9月24日(周三)9:40—11:10

讲解展览:古代中国(远古时期)

展厅:北20—北25、南15—南20展厅

 

 

主讲人:赵婧舒,考古学硕士,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石器时代考古、公众考古。主要学术成果:《略论大汶口文化彩陶》《广西邕宁县顶蛳山遗址鱼头型蚌刀的形制与功能研究》《广东山地丘陵地带秦汉时期的农业:以五华狮雄山遗址植物遗存分析为例》等。

讲解内容: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一脉相承的文明。最新的考古成果表明,我国是东方人类的故乡,同非洲并列人类起源最早之地。超过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为我国一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发展演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本场讲解将以“古代中国”远古时期展陈内容为依托,介绍近百年来中国在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果,讲述中华大地上的人类起源与文明诞生。

 

文物中的中国铁路史

2025年9月24日(周三)14:30—15:30

讲解展览:科技的力量

展厅:2号中央大厅

 

 

主讲人:李琮,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及文物、中国铁路史及文物。主要学术成果:《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京张路工撮影〉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京汉铁路〉相册内容考述》《从馆藏文物看京汉铁路黄河铁桥的修建》等。

讲解内容:铁路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其自出现起便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变化。伴随着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荣辱兴衰,中国铁路也迎来了其曲折的发展历程。“铁路强则国强”,铁路的建设不仅在科技领域,更在社会领域成为反映一个国家发展的镜子。本次讲解以“科技的力量”展览中几组不同时期、不同主题的铁路文物为线索,由点及面,梳理中国铁路自晚清至新中国的发展脉络,讲述中国铁路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玉器的用途与工艺

2025年9月25日(周四)14:30—16:00

讲解展览:中国古代玉器

展厅:北19展厅

 

 

主讲人:毕海,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玉器研究。主要学术成果:《中国古玉图鉴丛书——动物造型与纹饰卷》《从宋明玉器中看宋明艺术风格的变化》《山行神朗——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古代玉鹿珍赏》等。

讲解内容:中国的玉器制作历史悠久,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玉器距今9000余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玉器在宗教、礼仪、政治、道德观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历代各具特色的玉器,不仅蕴含了古人的精神文化、风俗好尚,还体现了古代治玉工艺的发展变化,丰富了中国玉文化的内涵。本次讲解依托中国古代玉器展,在讲述中国古代玉文化发展脉络的同时,重点解读各时期玉器的用途、工艺等内容。

 

经纬之智——中国古代服饰的科技之旅

2025年9月26日(周五)9:40—11:10

讲解展览: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展厅:北18展厅

 

 

主讲人:刘琦,艺术学博士,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外服装史、民族民间服饰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学术成果:《汉族传统服饰图案经典》《折纸针线包:鲜为人知的中国民间艺术》《校园成长记忆——中国校服百年概貌》等。

讲解内容:中国古代服饰,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从制衣材料到纺织工具,再到染整技术,古代服饰均体现着优秀的“穿衣”解决方案。这些科技成果完善了礼仪制度、驱动着时尚风潮,也促进了中外的交流与贸易。本次讲解以中国古代服饰的科技发展为切入点,结合展厅中的重点文物,带领观众感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之观念篇

2025年9月26日(周五)14:00—16:00

讲解展览:古代中国(全程)

展厅:北20—北25、南15—南20展厅

 

 

主讲人:毕游,历史学博士,研究馆员。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方向研究,尤其在宋明理学方面成果颇丰。主要学术成果: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朱熹、陆九渊与王守仁理学思想比较研究》,并出版同名专著;论文有《朱陆之争所呈现的道德知识性问题》《理范畴的内在矛盾性及其主观化演进》等。

讲解内容:“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系列专题讲解沿着古代中国陈列的历史进程,简述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脉络。本期主要围绕古人内心世界的建设。人类最初萌发的是宗教意识和审美意识。周人将商人的祭祀文化发展为礼乐文化,礼乐崩坏则激发了百家争鸣的热潮。两汉的繁琐经学演化成清谈,魏晋玄学家重新讨论了名教与自然的关系。西来的佛教借玄学广泛传播,展开了一个全新的内心世界。佛教的思辨性、实证性、心性论以及道教的宇宙论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资源。清初三大师在挽救理学末流之弊的同时,提出了具有启蒙意义的新人性观。本讲力求通俗易懂,故事性与知识性相结合,并具有一定的思辨性。

 

天人之际——中国古代音乐艺术

2025年9月28日(周日)9:40—11:10

讲解展览:古代中国(全程)

展厅:北20—北25、南15—南20展厅

 

 

主讲人:卢宇,哲学博士,馆员,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音乐研究、书画创作。主要学术成果:《〈五知斋琴谱〉综考》《琴瑟和鸣课程教案》《二十世纪山水画的临古典范:李研山及其书画研究》;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口述访谈录》,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项目《中华文明与阿拉伯文明的互动共生: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自信》,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江琴缘”展览项目等。

讲解内容:“乐”是“六艺”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古代中国”展厅陈列有自史前时期至20世纪初的乐器以及与音乐艺术有关的丰富文物,清晰勾勒出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本次讲解立足于馆藏,基于最新音乐学学术成果,从乐器的起源与发展、音律的确定与统一、乐曲的诞生三个方面,结合文物测音演奏音频,带领观众赏析中国古代乐器,探寻文物背后的古代音乐艺术。

 

明清时期的书籍出版与社会文化

2025年9月28日(周日)14:30—15:30

讲解展览:古代中国(明清时期)

展厅:北20—北25、南15—南20展厅

 

  

主讲人:周天爽,历史学博士,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文献学、明清出版史。主要学术成果:《晚明书籍编纂“鉴定”考述——以陈子龙编纂活动中鉴定者为例》《明中后期总集编纂研究》《〈大明一统志〉的书坊刊刻及其利用情况》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晚清方濬师日记整理与研究》。

讲解内容:明清处于传统社会发展与变革期,政治环境的稳定,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中西间的密切交流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使得这一时期的书籍编纂事业达到高峰。丛书、类书等集大成典籍出现,既系统留存了经典,又对后世学术方法产生深远影响。通俗文学创作繁盛,小说、戏曲、传奇盛极一时,丰富时人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后世文学发展奠定基础。西学东渐,西方科技著作被译介到中国,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东学西传,经典汉籍也被外译到西方,使西方深入了解中国的哲学思想与道德观念。本次讲解将围绕“古代中国”明清部分,带您探寻书籍背后的文化传承与创新,透过一册书籍、一部巨著,感受中华文明如何在字里行间书写出五千年的智慧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