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保管>馆藏精品>藏品详情
《抗倭图》卷

绢本,设色,纵31.1厘米,横572.7厘米

此图卷描绘了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浙江沿海军民抗击倭寇侵扰的历史画卷。画面从海面出现倭寇船只开始,由倭寇登陆、烧杀抢掠、居民避难、明军出阵、水上激战、倭寇被歼、报告胜利等组画面组成。与此相似的另一幅明人绘抗倭图卷,现藏日本京都大学。图片所示为“水上激战”和“报告胜利”两组画面。

倭寇是困扰明朝的一大祸患,所谓“北虏南倭”。元朝时倭寇就已经存在,最初掠夺朝鲜半岛,后蔓延到中国沿岸。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中日两国实行“勘合贸易”, 在此后的大约100年的时间里,倭患大为减轻。但到了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由于实行严厉的海禁,驱使一批靠海上贸易为生的中国海商集团铤而走险,与倭寇合流,亦商亦盗,兼行劫掠,倭患复炽。这期间所谓的“倭寇”,其实大部分都是中国籍的海商,日本籍的“真倭”比例很小,所谓“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为了消除倭患,明廷多次派重兵前往沿海地区剿倭,期间涌现了俞大猷、戚继光等抗倭名将。这张《抗倭图》卷所描绘的画面上有一只倭船,上面竖立着一面写着“日本弘治一年”字样的幡旗。查日本弘治一年为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对照文献,可推测此图卷描绘的是当年发生于浙江王江泾的一场抗倭战斗,史称“王江泾大捷”。


《倭寇图卷》研究的现状/(日)须田牧子 黄荣光  译

“乍浦、沈庄之役”重考:《抗倭图卷》虚实的探讨/(日)山崎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