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保管>馆藏精品>藏品详情
陶耳杯

长约11厘米

1951年山东东阿曹植墓出土

耳杯,古代的名称是羽觞,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最常见的酒具,一般为漆器、青瓷器,长圆形,两侧有把,即“耳”。陶质的耳杯是随葬用品。

曹植(公元192年—232年),曹操之子,文思敏捷,青少年时代就随曹操征战,曹操曾有意将曹植立为政治继承人。曹植处事,任由性情,“饮酒不节”,甚至贻误军事,逐渐失去了曹操的信任。

以后,曹植的兄长曹丕当了皇帝,他封诸弟为地方的国王,但设立了许多禁令加以抑制,防范他们威胁自己的皇位。曹植先后被封为鄄城王、雍丘王、东阿王。监视曹植的使者迎合旨意,上奏诬告曹植醉酒违法傲慢,劫持威胁使者,曹丕对曹植加以处罚。因长期被排斥,曹植含恨而死,葬东阿鱼山,随葬的100多件物品大部分是陶器。

 

延伸阅读:

《曹植的酒杯》